长时频见紫云生,终日无心自来去
出处:《紫云书舍》
明 · 王汝玉
大江之东紫云山,平地拔出高㠝岏。
晨光霁色蔚葱茜,五彩照耀青冥端。
之子当年读书处,正近紫云山下住。
长时频见紫云生,终日无心自来去。
一从捧檄脱荷衣,落月空斋屡梦归。
遥忆青山紫云里,绿萝应长旧岩扉。
知子平生抱材器,致身合在青云际。
莫将心恋紫云山,当展忠贞报明世。
晨光霁色蔚葱茜,五彩照耀青冥端。
之子当年读书处,正近紫云山下住。
长时频见紫云生,终日无心自来去。
一从捧檄脱荷衣,落月空斋屡梦归。
遥忆青山紫云里,绿萝应长旧岩扉。
知子平生抱材器,致身合在青云际。
莫将心恋紫云山,当展忠贞报明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紫云山及其书舍的深情回忆与赞美。诗中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书舍的宁静与美好,以及居住于此的读书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状态。
首句“大江之东紫云山,平地拔出高㠝岏”以磅礴之势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雄伟壮丽的自然世界,紫云山如同从平地拔起的巨峰,气势非凡。接着,“晨光霁色蔚葱茜,五彩照耀青冥端”进一步渲染了山色之美,晨光与晴空交织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五彩斑斓的光影映照着天际,展现出大自然的瑰丽与神秘。
“之子当年读书处,正近紫云山下住”转而聚焦于书舍,点明这是读书人的栖息之地,位于紫云山脚下,环境清幽,远离尘嚣。接下来的“长时频见紫云生,终日无心自来去”,描绘了读书人在自然中的自在生活,紫云常现,仿佛是自然界的馈赠,而读书人则随心所欲,不受世俗拘束。
“一从捧檄脱荷衣,落月空斋屡梦归”则是对读书人离开书舍后,心中仍怀有对自然与书舍的深深眷恋。即使在夜晚,月光洒满空荡的书房,读书人也常常梦见自己回到那片熟悉的紫云山下。
最后,“遥忆青山紫云里,绿萝应长旧岩扉”表达了对紫云山及书舍的怀念之情,想象着青山之中,绿萝覆盖的古老山门,依旧静静地等待着主人的归来。
“知子平生抱材器,致身合在青云际”是对读书人才华与志向的肯定,预示着他未来将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施展抱负,达到人生的高峰。
“莫将心恋紫云山,当展忠贞报明世”则是对读书人的勉励,提醒他不应沉溺于眼前的美景,而应以忠诚和坚贞之心,报效国家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紫云山及其书舍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对读书人理想与追求的赞美,以及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