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止意固佳,初念亦可喜
出处:《和陶靖节止酒》
明 · 孙承恩
陶翁诗止酒,而实未尝止。
反覆笔舌端,沿袭答和里。
微酣见真性,沉酗匪君子。
欲止意固佳,初念亦可喜。
愁止欢不来,吟止兴不起。
无量不及乱,斯则有妙理。
立言思久暂,作戒度人已。
十诗酒八九,浪说真止矣。
此物为世用,广博靡涯涘。
细数莫具陈,大者备禋祀。
反覆笔舌端,沿袭答和里。
微酣见真性,沉酗匪君子。
欲止意固佳,初念亦可喜。
愁止欢不来,吟止兴不起。
无量不及乱,斯则有妙理。
立言思久暂,作戒度人已。
十诗酒八九,浪说真止矣。
此物为世用,广博靡涯涘。
细数莫具陈,大者备禋祀。
鉴赏
这首诗名为《和陶靖节止酒》,是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诗中以陶渊明的“止酒”为主题,探讨了饮酒与人性、道德的关系。
诗的开头提到陶渊明虽有“止酒”的诗句,但实际上并未真正停止饮酒,而是通过反复斟酌笔墨,以及在应答和诗中表达对饮酒的态度。接着,诗人指出适度的饮酒能让人看到真实的自我,而过度饮酒则非君子所为。诗人认为,想要真正“止酒”,其初衷是好的,初次的想法也是令人欣喜的。
然而,诗人也提出,单纯地“愁止欢不来,吟止兴不起”,即因停止饮酒而感到忧愁,或因无法饮酒而失去乐趣,这并非真正的“止酒”。真正的“止酒”应当有更深刻的内涵,如同“无量不及乱,斯则有妙理”。诗人强调,真正的“止酒”在于立言思久暂,作为警戒教导他人,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拒绝饮酒。
诗中还提到,饮酒作为一种社会习俗,广泛应用于各种仪式和场合,其影响深远且难以完全避免。最后,诗人总结道,虽然不能一一列举饮酒的各种用途,但大的方面如祭祀等仪式中,饮酒的作用不可忽视。
整首诗通过对“止酒”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不仅反映了诗人对饮酒与人性、道德关系的思考,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尊重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