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已应诸天相,定力能消万劫尘
出处:《寄伏虎道场联上人》
元末明初 · 张羽
圣明亲选黑衣人,似共名山有宿因。
地上布金多长者,室中传偈总门人。
法身已应诸天相,定力能消万劫尘。
愧我才名非凿齿,道安何事独相亲。
地上布金多长者,室中传偈总门人。
法身已应诸天相,定力能消万劫尘。
愧我才名非凿齿,道安何事独相亲。
鉴赏
这首诗《寄伏虎道场联上人》是元末明初诗人张羽所作,通过对“伏虎道场联上人”的赞美,展现了对佛法高深和修行者的敬仰之情。
首句“圣明亲选黑衣人”,以“圣明”形容君主的英明,而“黑衣人”则暗指僧侣,表达了对僧人的尊敬与重视。接着“似共名山有宿因”,暗示了僧人与名山大川之间有着深厚的缘分,预示着其修行的深厚根基。
“地上布金多长者”,描绘了僧人广施善行,如同地上的黄金一般,惠及众多长者,体现了其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精神。“室中传偈总门人”,则表明僧人在室内教授佛法,弟子众多,传承不息,彰显了佛法的深远影响。
“法身已应诸天相”,赞扬僧人法身圆满,与诸天相应,达到了极高的修行境界。“定力能消万劫尘”,进一步强调了僧人强大的定力,能够消除无量劫来的烦恼和尘埃,象征着其修行的成就非凡。
最后,“愧我才名非凿齿,道安何事独相亲”,诗人自谦才名不足,表达了对道安(此处可能是指某位高僧或道家人物)的敬仰之情,并感叹为何只有道安一人对其特别亲近,流露出对高僧的仰慕与渴望接近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不仅展现了对佛法的崇敬,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僧的景仰之情,以及在修行道路上的自我反思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