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无崖壁平如削,留与诗人醉墨题
宋末元初 · 仇远
山列瑶簪束不齐,过云舒卷树高低。
孟郊李白曾行处,泰华琅琊尽向西。
瘦马自穿幽径去,老莺犹恋落花啼。
岂无崖壁平如削,留与诗人醉墨题。
孟郊李白曾行处,泰华琅琊尽向西。
瘦马自穿幽径去,老莺犹恋落花啼。
岂无崖壁平如削,留与诗人醉墨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景画面。开篇"山列瑶簪束不齐,过云舒卷树高低"几句话,就已经勾勒出了一个错落有致、层次丰富的山林景象,其中“瑶簪”比喻着山峰之美,而“束不齐”则显示出一种自然而不加雕琢的野趣。"孟郊李白曾行处,泰华琅琊尽向西"引出了历史的回响,将读者带入了古人留下的足迹和诗意中,这些都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一种呼应。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瘦马自穿幽径去”描绘了一幅悠闲的画面,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情怀。而“老莺犹恋落花啼”则透露出一丝哀婉之情,似乎在感慨时光易逝和物是人非。"岂无崖壁平如削,留与诗人醉墨题"中的“岂无”表达了一种疑问,同时也是一种肯定,暗示着山中有许多适合吟诗作画的地方,而“留与诗人醉墨题”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记录这份美好的一种方式。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情感,以及希望在这些自然之中找到灵感并留下诗意。诗中的意象丰富、笔触生动,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