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君臣茅屋会,两朝经济霸王功
出处:《草庐三顾》
明 · 江源
万古乾坤此卧龙,王孙三顾走隆中。
尽多伊吕与王具,剩有汤文下士风。
千载君臣茅屋会,两朝经济霸王功。
欲知丞相平生事,都在开诚与布公。
尽多伊吕与王具,剩有汤文下士风。
千载君臣茅屋会,两朝经济霸王功。
欲知丞相平生事,都在开诚与布公。
鉴赏
这首诗《草庐三顾(其一)》由明代诗人江源所作,通过对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这一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君臣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刘备的求贤若渴之心。
首句“万古乾坤此卧龙”,以“卧龙”比喻诸葛亮,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在未出山前的隐居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他非凡的才能和智慧。接着,“王孙三顾走隆中”一句,点明了刘备亲自三次前往诸葛亮隐居的隆中,邀请他出山辅佐的故事,体现了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望。
“尽多伊吕与王具,剩有汤文下士风。”这里提到伊尹、吕尚和管仲、王佐等古代贤臣,以及商汤、周文王礼贤下士的典故,意在强调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相得益彰的关系,以及他们共同追求的治国理想。
“千载君臣茅屋会,两朝经济霸王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刘备与诸葛亮在茅屋中的会面,以及他们共同为国家做出的卓越贡献,特别是对于汉室的复兴和稳定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最后,“欲知丞相平生事,都在开诚与布公。”表达了对诸葛亮一生事迹的期待,认为他的智慧和忠诚体现在对君主的坦诚和公正上,这也是他作为丞相的重要品质。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历史典故,不仅赞美了诸葛亮的才智和刘备的识人之明,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的理想状态,以及对贤能之士的尊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