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来愧道交,相从曾约共诛茅
出处:《悼丁普益居士二首》
明 · 释函是
十二年来愧道交,相从曾约共诛茅。
于今撒手归何处,月在高林照石巢。
于今撒手归何处,月在高林照石巢。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丁普益居士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首句“十二年来愧道交”中,“愧道交”意味着在长达十二年的交往中,诗人感到自己在道义上有所欠缺,可能暗含着对自己未能完全践行某种道德或信仰准则的自责。接下来的“相从曾约共诛茅”,则描绘了两人曾经约定一起隐居山林,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向往。
“于今撒手归何处”一句,情感陡然转为沉重,暗示丁普益居士已经离世,留下诗人独自面对现实的孤独与失落。“月在高林照石巢”则是对逝者安息之地的想象,月光洒在高林之上,照亮了隐居的石巢,既象征着宁静与永恒,也寄托了诗人对亡友的思念与祝福,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得到安宁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味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对逝去友人的深深哀思和对其精神世界的美好祝愿,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生死、友情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