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岂不爱生,所恨从姑晚
出处:《熊女诗》
明 · 邵宝
古人重挂剑,为不负初心。
妾身非剑比,一诺千黄金。
谁谓妾无言,有言出母口。
谁谓妾无书,有书出父手。
未见悲益深,空房甘独守。
白日一何迟,黄泉一何远。
妾岂不爱生,所恨从姑晚。
卫女先我心,适齐不中返。
妾身非剑比,一诺千黄金。
谁谓妾无言,有言出母口。
谁谓妾无书,有书出父手。
未见悲益深,空房甘独守。
白日一何迟,黄泉一何远。
妾岂不爱生,所恨从姑晚。
卫女先我心,适齐不中返。
鉴赏
这首诗《熊女诗》是明代诗人邵宝所作,通过熊女的形象,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诗中的熊女,以“古人重挂剑”的典故开篇,象征着她坚守的信念和承诺,如同古代侠士挂剑于腰,誓死捍卫自己的初心。熊女自比并非剑,却以“一诺千黄金”来强调她的誓言之重,展现出她对承诺的珍视和坚守。
接着,诗人通过“谁谓妾无言,有言出母口。谁谓妾无书,有书出父手。”这两句,描绘了熊女虽身为女子,却能通过母亲和父亲的教诲,获得智慧与知识,展现了她内在的坚韧与独立。然而,面对命运的安排,熊女选择了“未见悲益深,空房甘独守”,即使在孤独中度过余生,也愿意坚守自己的选择,体现了她对爱情与承诺的执着。
“白日一何迟,黄泉一何远。”这两句诗,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生死的距离,进一步深化了熊女内心深处的悲痛与无奈。最后,“妾岂不爱生,所恨从姑晚。卫女先我心,适齐不中返。”则揭示了熊女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她并非不珍惜生命,而是遗憾未能早些认识到自己的情感,如同卫女先于她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却未能如愿以偿。
整体而言,《熊女诗》通过对熊女形象的塑造,深刻探讨了忠诚、牺牲、爱情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特定社会背景下所面临的困境与抉择,以及她们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