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为问随阳雁,哀鸣岂有求全文

为问随阳雁,哀鸣岂有求

出处:《秋兴和冲卿
宋 · 王安石
云浮朝惨淡,风起夜飕飗。
欲作冰霜地,先回草树秋。
征人倚笛怨,思妇向砧愁。
为问随阳雁,哀鸣岂有求

拼音版原文

yúncháocǎndànfēngsōusōu

zuòbīngshuāngxiānhuícǎoshùqiū

zhēngrényuànxiàngzhēnchóu

wèiwènsuíyángyànāimíngyǒuqiú

注释

云浮:云雾弥漫。
朝:早晨。
惨淡:阴暗不明。
风起:夜晚的风开始刮起。
夜飕飗:风声凄厉。
欲作:似乎要成为。
冰霜地:冰冷霜冻的地面。
先回:首先带来。
草树秋:秋天的气息。
征人:远行的士兵。
倚笛:倚靠笛子。
怨:哀怨。
思妇:闺中女子。
砧愁:对着砧板捣衣而生的愁绪。
随阳雁:随季节迁移的大雁。
哀鸣:悲伤的鸣叫。
岂有求:是否有求。

翻译

早晨的云雾弥漫,夜晚的风声凄厉。
仿佛要变成冰霜覆盖的大地,却先带走了草木的秋意。
远行的士兵吹着笛子,满心哀怨;闺中女子对着砧板捣衣,满怀愁绪。
试问那些随阳南飞的大雁,它们哀鸣声中是否有所求?

鉴赏

诗人通过“云浮朝惨淡,风起夜飕飗”描绘出一幅萧瑟的秋天图景,天气阴冷,晚风轻拂,给人以肃杀之感。接着“欲作冰霜地,先回草树秋”则表达了诗人对秋意的深沉体味,秋色尚未彻底展现,却已经在心中酝酿成冰霜一般的萧瑟气氛。

“征人倚笛怨,思妇向砧愁”两句,则转而关注到边塞征人的怀抱长笛之怨恨和内地思妇对石砧低声叹息之愁绪。这里的“怨”与“愁”,都是秋天特有的情感表达,既有远行者对于家国的思念,也有家中的女性对于远方征人的牵挂。

最后,“为问随阳雁,哀鸣岂有求”则通过对飞鸟(随阳雁)的询问,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中某些难以言说的寂寞和无尽的追问。这里的“岂有求”,既可理解为诗人内心深处的自我反省,也可看作是对自然万物的一种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秋意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边塞征人与思妇情感的刻画,展现了一个多层次的情感世界。它不仅仅是对秋天景色的抒写,更是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和内心独白。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