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无疆恩泽厚,小臣何敢议盈虚
出处:《闻南轩张先生下世感惋有作 其二》
宋 · 孙应时
中原天意定何如,岂谓人才不素储。
前辈老成今殄瘁,丁年豪隽重萧疏。
武侯岁晚出师表,贾谊平生流涕书。
社稷无疆恩泽厚,小臣何敢议盈虚。
前辈老成今殄瘁,丁年豪隽重萧疏。
武侯岁晚出师表,贾谊平生流涕书。
社稷无疆恩泽厚,小臣何敢议盈虚。
注释
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天意:古人对命运和国家大势的看法。
人才:指有才能的人。
素储:平时的储备,这里指预先培养的人才。
殄瘁:形容人才凋零。
丁年:壮年时期。
豪隽:杰出、优秀的人才。
萧疏:稀少、匮乏。
武侯:指诸葛亮。
师表:诸葛亮的《出师表》,象征着忠诚与责任感。
贾谊:西汉政治家,以忧国忧民著称。
涕书:含泪写下的文章,表达悲痛之情。
社稷:古代国家的代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恩泽:帝王或国家给予人民的恩惠。
盈虚:指事物的盈满和空虚,引申为国家的兴衰。
翻译
中原的天意究竟如何,难道说平日里就没有储备人才?前辈的成熟人才如今凋零,年轻有为的人才也显得稀少。
像诸葛亮晚年写出《出师表》,贾谊一生都怀着悲痛写下文章。
国家的恩惠深如大海,微臣怎敢妄论它的满溢或不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才不被重用的感慨和对前辈之事的怀念。首句“中原天意定何如”直接提出问题,询问天命所归何处,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困惑。接下来“岂谓人才不素储”则表达了对于人才被埋没的担忧。
“前辈老成今殄瘁”写出了前辈英雄晚年凋零的景象,带有一种英雄暮年的苍凉感。紧接着“丁年豪隽重萧疏”则描绘了历史上的豪杰如同落叶般凋零,这些字眼都传达了一种时代变迁、英雄不再的悲壮情怀。
“武侯岁晚出师表,贾谊平生流涕书”两句引用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如诸葛亮和贾谊,他们在生命晚期或一生中都有感慨之言,这里通过引用的方式加深了诗人对于人才埋没的哀叹。
最后“社稷无疆恩泽厚,小臣何敢议盈虚”表达了对国家和君王恩泽的感激,同时也表现出作为小臣,自己不敢随意评论国事,只能保持谦卑之心。
整首诗语言古朴、情感深沉,通过历史的引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忧虑和对英雄时代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