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经山色里,觅句雨声中
出处:《送徐山长勉之赴慈湖》
元 · 郑元祐
见说慈溪县,先民有学宫。
心源推自得,已易竟谁通?论道非人异,朝宗到海同。
朝窗梅蕊白,夜馆烛花红。
遵渚三更雁,吟秋四壁蛩。
横经山色里,觅句雨声中。
官况毡何冷,词场笔最工。
棘围还待子,金榜日华东。
心源推自得,已易竟谁通?论道非人异,朝宗到海同。
朝窗梅蕊白,夜馆烛花红。
遵渚三更雁,吟秋四壁蛩。
横经山色里,觅句雨声中。
官况毡何冷,词场笔最工。
棘围还待子,金榜日华东。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郑元祐为友人徐山长即将赴任慈溪县令而作的赠别诗。诗中表达了对徐山长学问深厚、志向高远的赞赏,以及对他赴任后的期待和鼓励。
首联“见说慈溪县,先民有学宫”点出徐山长将去的地方,慈溪县历史悠久,有着教育的传统。颔联“心源推自得,已易竟谁通?”赞扬徐山长的学术根基深厚,无人能及,暗示他有能力解决当地的教育问题。
颈联“论道非人异,朝宗到海同”进一步强调了徐山长的道德修养和治政理念,如同江河朝宗于大海,寓意其治理理念深入人心。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他在慈溪县任职时的生活情景,夜晚读书时窗前梅蕊白、烛光红,环境清幽。
“遵渚三更雁,吟秋四壁蛩”通过秋夜的景象,渲染出徐山长勤政务实、专心致志的形象。尾联“官况毡何冷,词场笔最工”以寒冷的官场环境反衬徐山长才华出众,笔下生辉。最后以“棘围还待子,金榜日华东”寄寓厚望,期待他在仕途上取得佳绩,如旭日东升般辉煌。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是对徐山长的赞美,也是对他的勉励,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人才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