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元不出画工,善书决不属书史
子春伯牙非伶官,古能琴者必君子。
枕流漱石今孙郎,电眸冰齿霜髯张。
洒埽书室焚古香,信手为吾调宫商。
琮琮琤琤泉落涧,嗈嗈喈喈鸿度汉。
从容整暇未肯忙,小俟吟猱观抑按。
急如快剑斫蛇分两截,琉璃瓶碎玉簪折。
似有鸾胶再补完,细视冰弦元不绝。
又如电走雹飞驱霹雳,老树百丈龙爪入。
得非獭髓灭瘢痕,依旧乌桐净如拭。
睥睨黠鼠伏狸奴,杀机一动与之俱。
鹰扬颇类师尚父,牧野秉钺行天诛。
临河而闻杀鸣犊,曳轮不往反乎覆。
许由不受尧天下,一瓢虽无吾亦足。
圣门此意传不传,耿耿精灵月在天。
孙郎何处得授受,长江秋霁印婵娟。
五音本无根舌齿,六律发挥凭手指。
音律之外求七情,万变悉从心上起。
孙郎胸次夫何如,贮储古今万卷馀。
孰谓七弦轸上之神圣,不本二尺檠边之功夫。
少年学琴欲学渠,勿但弹琴当读书。
注释
画工:画匠。书史:书法家。
子春伯牙:传说中的音乐家。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孙郎:对某位名叫孙郎的人物的称呼。
电眸:炯炯有神的目光。
冰齿:洁白的牙齿。
宫商:古代音乐的五个基本音阶。
泉落涧:流水声。
鸿度汉:大雁过河的声音。
吟猱:形容弹琴时的细致观察。
电走雹飞:比喻快速有力。
獭髓:海豹脂。
乌桐:制作古琴的材料。
睥睨:轻蔑地看。
黠鼠:狡猾的老鼠。
尚父:姜太公,周文王的谋士。
曳轮:推车。
许由:古代隐士,拒绝尧禅让的贤人。
夫何如:怎么样,如何。
七弦:古琴有七根弦。
檠:琴架。
渠:他,指前文的孙郎。
读书:学习其他知识。
翻译
名画并非出自画匠之手,擅长书法的人绝不只是书法家。子春伯牙并非音乐家,古代能弹琴的人必定是君子。
孙郎如今枕着流水漱着山石,目光犀利牙齿洁白,胡须如霜的张姓人。
他在书房里清扫,焚烧古香,随手弹奏出宫商之音。
泉水潺潺落入涧中,大雁叫声穿越汉水。
他从容不迫,耐心等待,像观察猴子般审视琴技。
他的琴声急如快剑斩蛇,清脆如琉璃瓶碎,玉簪折断。
仿佛有凤胶修补,仔细看,琴弦虽断却未绝。
又如电闪雷鸣,老树上龙爪般的枝干深入云霄。
难道是海豹脂能抹平伤痕,乌桐琴依然洁净如新。
他蔑视狡猾的老鼠,杀意一起,猫奴也随之出动。
他的威猛如同姜太公,手持武器在牧野执行天命的惩罚。
面对河边牛群被杀的惨叫,他却推车离去,反而陷入困境。
许由拒绝接受尧的天下,即使一瓢清水也足以满足。
圣人的教诲是否传承,明亮的精神如月光照耀。
孙郎的琴艺从何而来,秋天长江晴空下,琴声如婵娟映照。
五音本无根基,全靠舌头和牙齿;六律则需手指的精准操控。
音乐之外,还需表达七种情感,变化万千皆源于内心。
孙郎胸中藏有多少学问,古今知识犹如万卷书。
谁说琴艺高超只因弦上的神圣,其实都源于最初学习时的勤奋。
年轻人想学琴,切记不只是弹琴,更要多读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叫孙郎的琴师在山中练习琴艺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琴声的细腻描写,诗人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高洁人格的赞美。
开篇即点明主角非凡,既不像画工也不会被归类于书法家,他的才华超越了世俗的分类。接着,通过伯牙子春的典故,强调了古代真正懂得琴乐的人必是君子之材,这里展现了诗人对于高品质人才的认可和推崇。
"枕流漱石今孙郎"一句,生动地描绘出孙郎倾听山涧之声如同洗礼般净化心灵。紧接着,电眸冰齿霜髯张形象强烈,展示了琴师在严寒中练琴的坚持和专注。
"洒埽书室焚古香,信手为吾调宫商"则是对孙郎在书房中燃烧古籍以求琴声之美妙的一种超然描绘。这种行为既表明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又体现了对于艺术追求的无限热情和执着。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泉水、鸿度汉等自然景象与琴声的对比,进一步渲染出孙郎在大自然中的修行之境界。"从容整暇未肯忙,小俟吟猱观抑按"则描绘了他的从容不迫和专注练习。
诗中还通过急剑斫蛇、琉璃瓶碎等意象,表现了孙郎在琴艺上的高超技巧和艺术造诣。尽管面对挑战和困难,但他总能如同补完破裂的琾琏一般,不断自我提升。
随后的几句通过老树龙爪、獭髓灭瘢等意象,进一步描绘了孙郎在艺术上的自我超越和坚韧不拔。"许由不受尧天下,一瓢虽无吾亦足"则表达了他对于个人修养的满足和自信。
接着,诗人提及圣门之意传与不传,耿耿精灵月在天,这里暗指孙郎可能掌握了一种超越世俗的艺术境界或精神追求。"孙郎何处得授受,长江秋霁印婵娟"则是对他这种精神状态的一种赞美。
最后几句强调了音乐的五音六律并非来自舌齿,而是发自心灵;万变皆从心上起。这不仅是对于孙郎琴艺的肯定,也是对于艺术创造力的颂歌。
"少年学琴欲学渠,勿但弹琴当读书"作为诗篇的结尾,传达了一种艺术修养与知识学习相辅相成的理念,这也是对后世有一种启迪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