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援灵夏,性命逐车轮
出处:《农夫谣》
明 · 朱诚泳
我昨过农家,农夫于我陈。
嗟嗟天地间,而唯农苦辛。
春耕土埋足,夏耘汗沾巾。
秋成能几何,仅得比比邻。
老农惟二子,输边辛苦均。
大儿援灵夏,性命逐车轮。
小儿戍甘泉,身首犯边尘。
老妇卖薪去,老农空一身。
荒村绝鸡犬,四壁罄仓囷。
公家不我恤,里胥动生嗔。
鞭笞且不免,敢冀周吾贫。
我农老垂死,甘为地下人。
尚祈孙子辈,犹为平世民。
嗟嗟天地间,而唯农苦辛。
春耕土埋足,夏耘汗沾巾。
秋成能几何,仅得比比邻。
老农惟二子,输边辛苦均。
大儿援灵夏,性命逐车轮。
小儿戍甘泉,身首犯边尘。
老妇卖薪去,老农空一身。
荒村绝鸡犬,四壁罄仓囷。
公家不我恤,里胥动生嗔。
鞭笞且不免,敢冀周吾贫。
我农老垂死,甘为地下人。
尚祈孙子辈,犹为平世民。
鉴赏
这首明代朱诚泳的《农夫谣》描绘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困苦。诗人通过农夫自述的方式,展现了春耕夏种的辛劳,以及收获微薄仅够温饱的现实。家庭中,老人年迈体衰,大儿子在外服役,生死未卜;小儿子戍守边疆,身处战乱之中。家中老妇外出卖柴,家中只剩空壳,村庄荒凉,连鸡犬声都稀少,仓库空空如也。官府不加怜悯,地方官吏还时常施以鞭笞,农民的生活无望改善。农夫在垂暮之年,甘愿默默死去,只希望子孙能在太平盛世过上安稳生活。整首诗情感深沉,揭示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