髭龙蜕骨咸阳陌,玉匣千秋閟神迹
出处:《定武兰亭真本歌》
明 · 王世贞
髭龙蜕骨咸阳陌,玉匣千秋閟神迹。
天怜墨派不欲湮,为扫中山一片石。
乐论黄庭总非故,褚临冯拓知难敌。
隆准虽称高帝裔,赤符自许真人获。
面面看来俱是态,头头勘罢无凡格。
似从天骨见风流,小展骥群争辟易。
世人耳观论肥瘦,飞燕阿环俱国色。
一字能开八法先,分身立作诸家式。
陈家老叟似北禅,赵吴兴乞不可得。
几三百年落余手,更数千本谁其匹。
玉躞金题岂增贵,连城照乘难为直。
野夫黯澹一办香,相携去访山阴宅。
天怜墨派不欲湮,为扫中山一片石。
乐论黄庭总非故,褚临冯拓知难敌。
隆准虽称高帝裔,赤符自许真人获。
面面看来俱是态,头头勘罢无凡格。
似从天骨见风流,小展骥群争辟易。
世人耳观论肥瘦,飞燕阿环俱国色。
一字能开八法先,分身立作诸家式。
陈家老叟似北禅,赵吴兴乞不可得。
几三百年落余手,更数千本谁其匹。
玉躞金题岂增贵,连城照乘难为直。
野夫黯澹一办香,相携去访山阴宅。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定武兰亭真本歌》是一首赞美书法艺术的诗歌。诗中以“髭龙蜕骨”起笔,形象地描绘了兰亭真本的珍贵与历史沉淀,仿佛龙的遗骨在咸阳陌上重现,被珍藏于玉匣之中,蕴含着千年的神秘气息。诗人感叹上天眷顾书法,让这一墨宝得以流传,犹如中山之石,经风雨洗礼而更加璀璨。
接下来,诗人将兰亭真本与古代书法大家如黄庭坚、褚遂良、冯承素等相提并论,强调其艺术价值超越常人。尽管书写者并非原作者,但其技艺精湛,足以与历代大师抗衡。诗人认为,这卷书法作品无论从整体布局还是细节处理,都展现出非凡的风格和风流韵味,如同骏马群中的佼佼者,令人望而却步。
诗中还提到世人对书法的评价标准,如线条的粗细对比,认为即使是飞燕、阿环般的美女也无法与之相比。兰亭真本的一字之工,甚至能引领八种书法风格,成为各家学习的典范。诗人以陈家老翁和赵吴兴的求取为例,强调其稀世罕见,历经数百年仍无人能及。
最后,诗人指出兰亭真本的价值并非仅在于物质层面,即使玉躞金题的装帧再华丽,也无法衡量其艺术价值。他想象自己带着淡淡的敬意,与这卷宝物一同前往山阴宅,仿佛与历史对话,感受那份沉静与深远。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王世贞对定武兰亭真本的无比推崇和对其艺术成就的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