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戍何人晚吹笛,客船莫向城边系
出处:《浔阳行》
明 · 刘炳
江头女墙啼野乌,乱石如垒惊涛呼。
浔阳九派控吴泽,匡阜千峰回楚墟。
当时形胜夸彊土,连云宫苑旌旗树。
庾亮楼船赴国仇,黥王版籍归英主。
盛年一去水流东,冠盖繁华处处空。
两岸芦花浸明月,满汀烟树鸣秋风。
古戍何人晚吹笛,客船莫向城边系。
翠袖琵琶梦已寒,青衫易洒天涯泪。
浔阳九派控吴泽,匡阜千峰回楚墟。
当时形胜夸彊土,连云宫苑旌旗树。
庾亮楼船赴国仇,黥王版籍归英主。
盛年一去水流东,冠盖繁华处处空。
两岸芦花浸明月,满汀烟树鸣秋风。
古戍何人晚吹笛,客船莫向城边系。
翠袖琵琶梦已寒,青衫易洒天涯泪。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炳的《浔阳行》描绘了浔阳江畔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沧桑。首句以沙头乌鸦的啼叫和乱石惊涛的景象开篇,渲染出一种荒凉而雄浑的气氛。接下来,诗人通过“浔阳九派”、“匡阜千峰”等意象,展现了浔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昔日的辉煌。
诗中提及的“连云宫苑”和“庾亮楼船”都是历史典故,前者象征着宫殿的巍峨壮观,后者则关联到东晋名臣庾亮抗击敌人的英勇事迹。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盛年一去水流东”,繁华不再,只剩下“冠盖”空留,暗示了人事更迭和历史的无情。
“两岸芦花浸明月,满汀烟树鸣秋风”描绘了浔阳江边的自然景色,月光下的芦花和秋风吹动的树木,增添了凄清之感。最后两句“古戍何人吹晚笛,客船莫向城边系”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漂泊者的同情,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哀伤。
整体来看,《浔阳行》以浔阳江为背景,融合了历史典故与自然景观,展现出浔阳的变迁和诗人的情感世界,具有浓厚的历史韵味和人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