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喜高论,我言布帛温
董贤尉三公,冕黻蒙垢尘。
荣瘁视所挟,谁以通塞论。
吾宗老笔墨,健力河汉翻。
蛟蜃著瓮盎,郁律气屡吞。
显名在操践,一尉衡宰轻。
幽求在朝邑,碌碌群儿奔。
一朝定大策,谈笑搴翳氛。
书生喜高论,我言布帛温。
别语不多吐,春波销客魂。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严生:指严某人。寒濑:寒冷的溪流。
渔钓尊:被渔夫尊崇。
董贤:历史人物,官至高位。
冕黻:古代官员的礼帽和礼服。
垢尘:污秽。
荣瘁:荣耀与困厄。
挟:抱负。
通塞:仕途得失。
宗老:家族长辈。
河汉:江河。
蛟蜃:蛟龙和蜃。
瓮盎:容器。
显名:显赫名声。
操践:实际行为。
一尉:一个县尉。
衡宰:权位。
幽求:隐藏的追求。
朝邑:朝廷。
翳氛:阴霾。
书生:读书人。
布帛温:言语温暖。
春波销客魂:春水般的离别话语触动人心。
翻译
严生曾在此寒冷溪流边兴起,直到今日仍被渔夫尊崇。董贤官至三公高位,但污秽覆盖了他的官服。
荣耀或困厄取决于个人抱负,谁又能评判他的仕途得失呢?
我们家族的老者擅长笔墨,他们的力量能翻动江河。
蛟龙蛇怪似乎在瓮盎中显现,气息浓烈地吞吐着。
显赫名声源于实际行为,一个小小的县尉看轻了权位。
深藏不露的追求在朝廷中,庸碌之人忙于奔走。
一旦制定重大决策,轻松一笑便扫清了阴霾。
读书人喜好高谈阔论,我的言语如布帛般温暖。
离别的话语虽不多,却如春水消融了游子的心魂。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李流谦创作的,名为《送李德明解绵竹尉》。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句“严生起寒濑”,用“严生”指代严冬的到来,“起寒濑”则形容天气转寒,预示着季节的变换。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暗示了一种冷清的人文环境。
接下来的“至今渔钓尊”用渔人钓鱼比喻官场中人的高洁自持。这里的“尊”字显得出一种尊贵和敬仰之情,表明诗人对李德明的敬重。
“董贤尉三公”中的“董贤”应指的是历史上的贤臣,而“尉三公”则可能是指某种官职或地位。这里通过历史人物的引入,来赞美李德明的品格和将要担任的重要职务。
“冕黻蒙垢尘”中的“冕黻”一词,通常用以形容士大夫之类人的帽子,这里可能是指官帽。整句则是在描写一种被世俗尘埃所蒙蔽的高洁状态,暗示了李德明即将脱离这种状态,展现真才。
“荣瘁视所挟”中,“荣瘁”一词形容的是树木茂盛的样子,这里用以比喻人的才能和抱负。整句是在说诗人对李德明的才能和抱负给予高度评价,而“谁以通塞论”则是询问何人能与之相比,表达了一种赞叹。
“吾宗老笔墨”中的“吾宗”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家族或门第,“老笔墨”则形容其家学渊博。这一句是在强调李德明的文化底蕴和文学才能。
“健力河汉翻”中,“健力”用以形容力量,“河汉”则是比喻宽广无边,整句是在赞美李德明的文笔如同滔滔江水,不可阻挡。
接下来的“蛟蜃著瓮盎”、“郁律气屡吞”则是在形容一种文学上的高超境界和情感的深沉。这里通过对比和排比,表现了诗人对于李德明文学才能的极高评价。
“显名在操践”中的“显名”指的是声名显赫,“操践”则是行走、实践之意。这一句是在祝愿李德明能够将其才华和抱负付诸实践,展现于世人眼前。
“一尉衡宰轻”中,“一尉”可能是指某种官职或地位的开始,“衡宰”则比喻掌握权柄,整句是在祝愿李德明能够在仕途上稳健前行,不被重担所压。
“幽求在朝邑”中的“幽求”一词形容一种隐约和深远的追求,“在朝邑”则是指在朝廷或都城之中。这一句是在表达诗人对李德明仕途上的美好祝愿。
接下来的“碌碌群儿奔”则是在描绘人们对于李德明的期望和赞誉如同潮水一般涌来,形容了一种热烈的情景。
“一朝定大策”中的“一朝”指的是某一天,“定大策”则是决断重大计谋。这一句是在祝愿李德明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重要的决策。
“谈笑搴翳氛”则是在形容一种轻松自如、胸有成竹的情态。这里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于李德明处理重大事务能力的信心。
“书生喜高论”中的“书生”指的是读书人或文士,“喜高论”则是喜欢深入探讨大道理。这一句是在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认为能够与李德明这样的高才之士进行深入的交流是一种幸事。
最后,“我言布帛温”、“春波销客魂”则是在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离别感到温暖和不舍,以及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这里通过“春波”这一自然景象,形容了一种温柔的情感流动。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对李德明的深切祝福和赞誉,充满了对朋友才华和未来发展的期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