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已无家携爱子,我虽有室别慈亲
出处:《次督洗泥韵》
宋 · 洪皓
阴山趺坐匪逃秦,杖锡聊充观国宾。
君已无家携爱子,我虽有室别慈亲。
顷年共试同文馆,今日俱为异域人。
千里远来当洗拂,松醪未熟且休嗔。
君已无家携爱子,我虽有室别慈亲。
顷年共试同文馆,今日俱为异域人。
千里远来当洗拂,松醪未熟且休嗔。
注释
阴山:指代北方的山脉,这里可能象征着远离故乡。匪逃秦:不是为了逃避秦国的战乱或政治迫害。
杖锡:手杖和锡杖,僧侣出行的标志。
观国宾:观光的宾客,比喻诗人自己。
无家携爱子:失去家园,带着孩子。
有室别慈亲:有家却不得不离开父母。
同文馆:古代的教育机构,这里指共同的学习经历。
异域人:身处他乡的人。
洗拂:清洗旅途的疲惫。
松醪:松树酿成的酒。
未熟:尚未酿好。
休嗔:不要生气,宽容对待。
翻译
在阴山静坐并非逃避秦国,手拄禅杖暂作观光的宾客。你已无家可归带着爱子,我虽然有家却不得不离开慈爱的亲人。
近年来我们曾在同一文馆共度,如今我们都成了异乡人。
千里迢迢而来应当洗净风尘,虽然松酿还未熟,请暂时不要生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皓所作的《次督洗泥韵》。诗中,诗人以阴山为背景,表达了自己流离失所,远离故乡,但仍保持着观国者的身份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他提到自己虽然带着孩子,但已经没有了家,而诗人自己虽然有妻室,却也与慈爱的亲人分离。回忆起过去在同文馆共度的时光,如今两人却身处异地,相隔千里。诗人表示,尽管长途跋涉而来,希望能得到清洗和接纳,但因松酿还未成熟,暂且不必苛责。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着漂泊异乡的无奈和对亲情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