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出处:《武陵开元观黄鍊师院三首 其一》
唐 · 王昌龄
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
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注释
松间:松树之间。白发:白色的头发,这里指年老。
黄尊师:对道士的尊称,这里指一位姓黄的道士。
童子:年轻仆人或学徒。
烧香:点燃香火,通常用于祭祀或宗教仪式。
禹步:一种模仿古代大禹行走步伐的道教仪式步法,用于祈福或驱邪。
欲访:想要访问,探寻。
桃源: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比喻避世隐居的理想之地。
入溪路:通往溪流深处的小路,暗示探求隐秘之地的道路。
忽闻:突然听到。
鸡犬:鸡和狗,这里象征着人间烟火,有人居住的迹象。
使人疑:引起人的怀疑或不解。
翻译
在松林间遇见白发苍苍的黄尊师,孩童正焚烧香火他正在进行禹步仪式。想要探访桃花源顺溪流而上,忽然听到鸡鸣狗吠让人疑惑不已。
鉴赏
在这首诗中,诗人王昌龄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黄尊师的生活景象。"松间白发黄尊师"一句直接点出了主角——一位长居于松林之中的黄尊师,其白发如雪,形象昭示其高寿和修为。紧接着"童子烧香禹步时"则展现了黄尊师的日常生活,他或许是一位道士,以童子(即未成年的小僮)作为侍者,而“烧香”和“禹步”都是古人修身养性的活动,表现出黄尊师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欲访桃源入溪路"一句揭示了诗人的愿望——他想要寻找那传说中的桃花源,这个意象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代表着一种逃离尘世、隐逸山林的理想。然而,紧接着的"忽闻鸡犬使人疑"却打断了这份宁静和向往。鸡鸣狗吠的声音突然出现,使得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喧嚣感到困惑和不确定,这也许是诗人对于逃离现实与追求理想之间矛盾的一种描绘。
整首诗通过对黄尊师生活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禅悦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尘世喧嚣的无奈和困惑。王昌龄以其特有的清新笔法,勾勒出一个既充满理想色彩又不乏现实感的画面,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