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似闻叔向方图晋,亦报夷吾未去齐全文

似闻叔向方图晋,亦报夷吾未去齐

宋 · 李处权
蒙尘天子尚戎衣,南国旌旗正伐鼙。
国士伤时多刺怨,王官失路有悲啼。
似闻叔向方图晋,亦报夷吾未去齐
易地皆然心寸折,钓竿吾欲老磻溪。

注释

蒙尘:形容君主流亡在外,受尘土困扰,比喻遭遇困境。
尚戎衣:仍然穿着军装,表示时刻准备战斗。
南国:泛指南方的国家或地区。
伐鼙:敲击战鼓,象征战争。
国士:指国家的杰出人才。
刺怨:讽刺和抱怨,对时局不满的表达。
王官:朝廷官员。
叔向: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智谋著称。
夷吾:春秋时期齐国公子,后成为齐桓公。
去齐:离开齐国,可能指政治避难。
易地:换一个地方,此处指不同国家的情况。
心寸折:内心深受打击,形容极度忧虑。
磻溪:古代河流名,在今陕西,常用来隐居垂钓。

翻译

蒙尘的君主仍然身披战甲,南方的旗帜正挥舞着战鼓声。
才智之士因时局忧虑而多有讽刺和抱怨,朝廷官员迷失方向时也会悲伤哭泣。
似乎听说叔向正在策划如何复兴晋国,同时又传夷吾还未离开齐国。
无论身处何地,人们内心都充满忧虑,我只想在磻溪垂钓度过余生。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对国家时局担忧和个人抱负无法施展的忧伤之情的古诗。诗人在开篇便以“蒙尘天子尚戎衣,南国旌旗正伐鼙”勾勒出一幅战乱连绵、君王仍需戎装备战的画面,透露出国家动荡不安的情景。

接着,“国士伤时多刺怨,王官失路有悲啼”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状况的不满和无奈。国士们对于时局感到痛心,而朝堂中的官员迷失方向,这种社会现实让人感到悲哀。

“似闻叔向方图晋,亦报夷吾未去齐”中,诗人引述了历史上叔向辅佐晋文公、夷吾辅佐齐桓公的故事,以此表达自己也有匡扶时政的抱负,但却无法实现。

最后,“易地皆然心寸折,钓竿吾欲老磻溪”则是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受。每次迁移之地,都让心灵受到撕裂般的痛苦。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只希望能隐居山林,以钓鱼为伴,度过余生。

整首诗通过层层叠加的情感表达和历史借鉴,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以及个人的不甘平庸与无处施展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