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将天外蓬壶景,漏作人间画手工
出处:《谢孔遵席后堂画山水图》
金 · 刘仲尹
家在龙沙弱水东,朅来尘世笑春风。
都将天外蓬壶景,漏作人间画手工。
玉腕雪回犀管细,宝煤香散凤绡空。
只应大地山河影,常记飞鸾下月中。
都将天外蓬壶景,漏作人间画手工。
玉腕雪回犀管细,宝煤香散凤绡空。
只应大地山河影,常记飞鸾下月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艺术的融合之美。诗人刘仲尹以“谢孔遵席后堂画山水图”为题,巧妙地将观画的感受与对自然界的想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氛围。
首句“家在龙沙弱水东,朅来尘世笑春风”,开篇即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姿态,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仿佛置身于清风拂面、春意盎然的环境中,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愉悦和解脱。
接着,“都将天外蓬壶景,漏作人间画手工”,进一步强调了这幅画作的非凡之处,它不仅捕捉了遥远仙境的景象,更是将这些天外之景融入到人间的艺术创作中,展现出画家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玉腕雪回犀管细,宝煤香散凤绡空”,这两句细致描绘了画中人物和环境的细节,玉腕、雪、犀管、宝煤、香、凤绡等词语的运用,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质感和层次感,也暗示了画作中蕴含的高雅与精致,仿佛能闻到淡淡的香气,感受到细腻的触感。
最后,“只应大地山河影,常记飞鸾下月中”,诗人以大地山河的影子作为结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怀念和向往。同时,飞鸾下月中的“飞鸾”形象,既象征着自由与灵性,也寓意着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幅山水画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