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隔洞应含笑,几树成蹊总不言
出处:《寄题杨太宰桃花岭》
明 · 王弘诲
鲍山深处有桃园,太宰当年别业存。
荐实会同瑶水宴,迷花何必武陵源。
千年隔洞应含笑,几树成蹊总不言。
见说天边多雨露,祇今培植满公门。
荐实会同瑶水宴,迷花何必武陵源。
千年隔洞应含笑,几树成蹊总不言。
见说天边多雨露,祇今培植满公门。
鉴赏
此诗《寄题杨太宰桃花岭》由明代诗人王弘诲所作,描绘了一处隐匿于鲍山深处的桃园,以及对昔日太宰府邸的追忆与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的交融。
首联“鲍山深处有桃园,太宰当年别业存”,开篇即以“鲍山”、“桃园”营造出一片幽静而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接着点出此处曾是太宰的别业所在,暗含历史的沉淀与人文的痕迹。
颔联“荐实会同瑶水宴,迷花何必武陵源”,通过“瑶水宴”这一典故,将桃园与仙境相联系,暗示此处不仅景色宜人,更有着超凡脱俗的氛围。同时,“迷花”与“武陵源”的对比,既表达了对桃源美景的向往,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追求。
颈联“千年隔洞应含笑,几树成蹊总不言”,进一步深化了桃园的神秘与永恒之美。千年之洞仿佛在含笑欢迎访客,几棵树形成的路径默默讲述着时间的故事,无声地传递着自然与时间的对话。
尾联“见说天边多雨露,祇今培植满公门”,以“天边多雨露”象征自然界的滋养与恩赐,同时也寓意着对后世的期待与祝福。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桃园及其美好环境得以传承与发扬的欣慰之情,以及对太宰及其后人的敬仰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桃园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先贤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