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无根长不死,太白高名亦如此
何人谓是王佐才,文简雄词泻秋水。
贤孙出守镌长碑,碑成字字生光辉。
宠胡妃子已萌乱,翩然凤鸟来非时。
出林秀木众欲杀,纳官赎命何其危。
画船载酒酌明月,不著渔蓑披锦衣。
醉眼天地即衾枕,至今荒冢人疑之。
丈夫阖棺事未定,后三百岁方逢知。
知太白,文简公。
不誇能诗与饮酒,惜其浩气突兀藏心胸。
青山老碧洗秋色,姑溪濯绿涵春容。
太白不见碑可见,螭盘鼍载传无穷。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名为《题毕文简公撰李太白碑阴》。诗中通过对李太白及其碑文的描述,展现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深刻敬仰和对其作品的独到见解。
诗开篇以“清风无根长不死,太白高名亦如此”两句,将李太白的名声比作清风,虽无形却永恒流传,暗示了李太白诗歌艺术的深远影响。接着,“何人谓是王佐才,文简雄词泻秋水”,通过对比李太白与文简公的才华,赞美了李太白诗歌的雄浑与深邃,如同秋水般广阔而深沉。
“贤孙出守镌长碑,碑成字字生光辉”描绘了后人对李太白的纪念,通过镌刻碑文,让李太白的名字与作品永远闪耀。接下来,“宠胡妃子已萌乱,翩然凤鸟来非时”两句,借历史事件隐喻,表达了对李太白生前遭遇的感慨,以及对其作品超越时代的预见性。
“出林秀木众欲杀,纳官赎命何其危”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李太白在创作上的孤独与艰难,以及他为追求艺术而不惜牺牲的精神。“画船载酒酌明月,不著渔蓑披锦衣”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李太白在艺术世界中的自由与洒脱。
“醉眼天地即衾枕,至今荒冢人疑之”表达了对李太白艺术成就的无限追思,即使在他去世后,人们仍对其作品充满疑问与敬畏。“丈夫阖棺事未定,后三百岁方逢知”则预示了李太白的艺术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世人所认识和理解。
最后,“知太白,文简公。不誇能诗与饮酒,惜其浩气突兀藏心胸”强调了对李太白人格魅力的赞赏,认为他的伟大不仅在于诗歌技艺,更在于其内在的浩然之气。“青山老碧洗秋色,姑溪濯绿涵春容”以自然景观的描写,象征李太白作品的永恒与生机。“太白不见碑可见,螭盘鼍载传无穷”则点明了李太白虽已逝去,但其作品和精神将永存于世,通过碑文和传说流传千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太白及其作品的深情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崇高敬意,同时也反映了对艺术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