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归不归公笑谁,巴西羁客鬓毛衰
明 · 苏葵
得归不归公笑谁,巴西羁客鬓毛衰。
文章谫谫曾何补,原委深深竟未窥。
五万买鞭缘外饰,再三求筮为中疑。
行藏地僻无龟鉴,长忆庐山剪烛时。
文章谫谫曾何补,原委深深竟未窥。
五万买鞭缘外饰,再三求筮为中疑。
行藏地僻无龟鉴,长忆庐山剪烛时。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葵所作,名为《寄娄元善正郎娄江西上饶人时家居修鹅湖书院予在江西日曾请为白鹿书院山长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首句“得归不归公笑谁”,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友人归家与否的关切,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处境的担忧。接着,“巴西羁客鬓毛衰”描绘了友人在异乡的孤独与衰老,流露出诗人对友人境遇的同情和感慨。
“文章谫谫曾何补,原委深深竟未窥”两句,诗人反思自己过去的努力与成就,认为自己的作品或许并未真正触及事物的本质或深层意义,流露出一种自我审视和反省的态度。
“五万买鞭缘外饰,再三求筮为中疑”则通过具体的例子,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表面现象与内在本质之间关系的思考。五万买鞭可能只是外在的装饰,而多次占卜则是内心的疑惑与挣扎,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选择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最后,“行藏地僻无龟鉴,长忆庐山剪烛时”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在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时,内心深处对于智慧和指导的渴望。庐山剪烛时,可能是指诗人与友人相聚、交流思想的温馨时刻,这种回忆成为了诗人精神上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人生价值、自我认知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