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人报施今如此,陇水长寒呜咽声
出处:《李濠州挽词二首 其二》
宋 · 黄庭坚
礼数最优徐孺子,风流不减谢宣城。
那知此别成千古,未信斯言隔九京。
落日松楸阴隧道,西风箫鼓送铭旌。
善人报施今如此,陇水长寒呜咽声。
那知此别成千古,未信斯言隔九京。
落日松楸阴隧道,西风箫鼓送铭旌。
善人报施今如此,陇水长寒呜咽声。
注释
徐孺子:指徐稚,东汉时期有德行的儿童,以礼让闻名。风流:形容人的风采和才情。
谢宣城:谢朓,南朝齐代著名诗人,以文采风流著称。
此别:此次分别。
九京:古代对地下世界的通称,此处指死亡。
落日:傍晚的太阳。
松楸:松树和楸树,常用于墓地。
铭旌:古代丧葬时挂在灵柩前的旗子,上面写有死者的名字。
善人:品德高尚的人。
陇水:泛指边远地区的河流,此处可能象征远方或哀思。
呜咽:形容声音悲切。
翻译
徐孺子的礼仪最为周全,他的风度并不逊色于谢宣城。谁曾想这次离别竟成永诀,没想到这番话竟成了生死相隔的誓言。
夕阳下,松柏笼罩着墓道,秋风吹过,箫鼓声中护送着灵柩。
善良的人如今的回报如此感人,连陇水也发出悲凉的呜咽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为悼念李濠州(李之才)所作的挽词第二首。诗中,黄庭坚首先赞扬了李濠州的礼仪风度,将他与东汉名士徐孺子和南朝文人谢灵运相提并论,暗示其高尚品格和文采风流。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两人永别的感慨,认为这次分别竟成永诀,令人难以置信他们从此阴阳两隔。
“落日松楸阴隧道”描绘了凄凉的送葬场景,夕阳下松树和楸树下的墓道显得格外寂静,西风吹过,伴随着哀伤的箫鼓声,为亡者送行。最后,诗人感叹善人的美德如今得到如此厚重的回报,然而他的离世却让人心生悲凉,仿佛听到冰冷的陇水发出低沉的呜咽,增添了挽歌的哀伤气氛。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李濠州的赞美和对其离世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深情缅怀以及对生死无常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