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全文

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唐 · 如满
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
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
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
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
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注释

佛:指佛陀,觉悟者。
无为:不造作、自然的状态。
来:降临世间。
灭:涅槃,佛教中指超越生死的境界。
去:入灭或离开。
法身:佛陀的真理之身,遍在一切处。
虚空:比喻广阔无边,无所不包。
常住:永久存在。
有念:心中有杂念、想法。
无念:心灵空明,没有杂念的状态。
有住:有所执着或停留。
无住:不执着,随缘而行。
众生:一切有情生命。
清净:纯洁无垢。
真如:宇宙的本性,真实不变的道理。
湛然:清澈宁静的样子。
智者:智慧的人。
善思惟:善于深入思考。
疑虑:疑惑和忧虑。

翻译

佛陀源自无为境界而来,归向无为之处而去。
佛法之身如同虚空一般广阔,永远安住在无心的境地。
心中有念最终趋向于无念,有所执着终将回归无执着。
来是为了救度众生而来,去是为了引领众生而去。
清净无染的真如之海深广无际,其本质永恒不变而存。
智者应当善于思考这其中的奥义,从此不再有任何疑惑升起。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如满所作,名为《答顺宗皇帝问(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佛教思想的诗歌,它探讨的是佛教中的"无为"概念,以及佛陀的本质和行为。

"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

这几句描绘了佛陀超脱世间因果律动,不受任何束缚,像虚空一样自由自在。而佛的真实体性是"法身",即本质上的清净不染,它永恒存在于无心的状态,即超越了世间的心理活动和执着。

"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这里表达的是佛陀对众生的慈悲,佛陀不因自己的想法或定位而起心动念,只是为了解救众生而临世。他的行动完全出于无私的利他之心。

"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最后几句则描写了佛陀的智慧和清净性质,就像广大而深邃的海洋一样,它是永恒不变的。诗中劝告有智之人应当深思此理,不要产生任何怀疑。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哲学的精妙表达,展示了佛陀超凡脱俗的境界,以及他对众生的无条件慈悲。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寓意,每一句都蕴含着深邃的宗教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