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皆佛累,不坏是泉声
出处:《偕左白石翁郎夫吴静山徐粼哉张篁村游西山》
清 · 马朴臣
憔悴碧云寺,高台半已倾。
有形皆佛累,不坏是泉声。
旧表何人冢,丰碑上相名。
凭阑发三叹,僧茗照颜清。
有形皆佛累,不坏是泉声。
旧表何人冢,丰碑上相名。
凭阑发三叹,僧茗照颜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碧云寺的荒凉与沧桑,以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体验。"憔悴碧云寺"四字,形象地刻画出寺庙的衰败之态,"高台半已倾"则进一步强调了古建筑的破败。"有形皆佛累"暗示了寺庙曾承载的佛教文化,而"不坏是泉声"则以永恒的泉水声线反衬出人事的变迁。
诗人通过"旧表何人冢,丰碑上相名",追忆过去的人物和事迹,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最后两句"凭阑发三叹,僧茗照颜清",诗人倚栏远眺,品茗沉思,内心的感叹与清寂的环境形成对比,反映出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沉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通过对碧云寺的描绘,寓含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哲理的反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