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期久已死,千古无知音
何以写我意,寄之朱丝琴。
钟期久已死,千古无知音。
弃置不复弹,调家难绎寻。
东篱采青蕊,浊酒聊孤斟。
千驷所不顾,一斗诚可钦。
陶然又复醉,谁识渊明心。
钟期久已死,千古无知音。
弃置不复弹,调家难绎寻。
东篱采青蕊,浊酒聊孤斟。
千驷所不顾,一斗诚可钦。
陶然又复醉,谁识渊明心。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在孤独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心境。诗人以“朱丝琴”象征内心的琴弦,借以抒发情感,但感叹知音难遇,如同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一般,千古以来无人能理解其心意。因此,诗人选择将琴弦弃置,不再弹奏,因为调音师也难以寻得其深意。
接着,诗人转向自然,东篱采菊,自饮浊酒,以此来排遣心中的孤独与忧愁。他提到即使拥有千驷之财也不屑一顾,只对一斗的酒情有独钟,这表现出他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享受的重视。诗人通过饮酒达到陶然忘我之境,却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陶渊明那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共鸣。
最后,诗人以“渊明心”指代陶渊明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自己对这位古代隐士的深深敬仰和理解。同时,诗人也借此诗向远方的兄弟们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希望他们能理解自己的情感,共享这份孤独中的欢愉与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人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