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又随双涧月,不妨曾听五峰钟
出处:《登更好堂同景思少卿表丈韵》
宋 · 王嵎
万里同行一瘦筇,寻山问水有先容。
更穷天姥投南路,已过台山第几峰。
从此又随双涧月,不妨曾听五峰钟。
却从更好堂前望,满眼诗材思不供。
更穷天姥投南路,已过台山第几峰。
从此又随双涧月,不妨曾听五峰钟。
却从更好堂前望,满眼诗材思不供。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同行:一起行走。
瘦筇:细长的竹杖。
寻山问水:游历山水。
先容:预先的安排或熟悉路径。
天姥:山名,这里指代远方的高山。
南路:南方的道路。
第几峰:哪一座山峰。
双涧:两条溪流。
月:月亮。
五峰钟:五座山峰上的钟声。
更好堂:更好的厅堂或居所。
诗材:创作诗歌的素材。
思不供:思绪无法满足,意指灵感源源不断地涌现。
翻译
与万里同行只有一根瘦竹杖,探访山水之路早已安排妥当。继续深入天姥山向南行,已经过了多少座台山的峰顶。
从此将跟随两涧的月色,或许还会听到五峰的钟声。
回到更好的堂前眺望,满眼的美景激发了无尽的诗意,思绪却难以满足。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山水的壮丽景象和个人情感。开篇“万里同行一瘦筇,寻山问水有先容”表明诗人与友人一起旅行,途中探寻山川,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情意。"更穷天姥投南路,已过台山第几峰"则展现了诗人的勇气和对未知的探索精神,不畏艰难地继续前行。
"从此又随双涧月,不妨曾听五峰钟"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在夜晚随着清澈的溪流,聆听山中寺庙的钟声,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感受,也是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体验。
最后“却从更好堂前望,满眼诗材思不供”则表达了诗人站在更好堂前,眺望着周遭的景色,心中充满了诗意和灵感,这些自然景观已成为他创作的无尽源泉。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越物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深厚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