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君语析尘,指示了皂白
出处:《题五柳先生诗编年后二首 其二》
宋 · 陈造
邸报议麟经,卜书目羲易。
曲学暂雺曀,日月岂终蚀。
陶翁诗百篇,优造雅颂域。
九原不容作,妙意渠能测。
今君语析尘,指示了皂白。
定知泚笔人,斜川旧仙伯。
毫釐无馀蕴,领览饱新得。
言下悟未师,吟边识圆泽。
曲学暂雺曀,日月岂终蚀。
陶翁诗百篇,优造雅颂域。
九原不容作,妙意渠能测。
今君语析尘,指示了皂白。
定知泚笔人,斜川旧仙伯。
毫釐无馀蕴,领览饱新得。
言下悟未师,吟边识圆泽。
注释
邸报:朝廷发布的新闻或公告。议:讨论。
麟经:古代经典文献之一。
卜书:占卜书籍。
羲易:伏羲和《易经》。
暂:暂时。
雺曀:模糊不清。
蚀:遮蔽。
陶翁:陶渊明。
优造:卓越创作。
九原:指死亡之地。
渠:他。
指示:指出。
皂白:是非黑白。
泚笔人:执笔写作的人。
斜川:地名,与陶渊明相关。
毫釐:极细微之处。
领览:阅读。
新得:新的理解和收获。
悟:领悟。
圆泽:佛教中的典故,指深奥的智慧。
翻译
邸报讨论着麟经,占卜书籍列着伏羲和易经。暂时陷入曲解的迷雾,太阳月亮怎会永远被遮蔽?
陶渊明的诗篇众多,卓越地创作在雅颂的领域。
死后无法再创作,精妙的意境谁能真正理解呢?
如今你的话语如析尘见底,清晰地分辨是非黑白。
必定知道执笔之人,是像斜川的旧时仙人。
字里行间没有多余的意思,阅读后满载新的收获。
听你一席话顿悟未解之师,吟诵中领悟到深远的智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对五柳先生诗集的评析之作。首句"邸报议麟经,卜书目羲易",以邸报和卜书的意象,暗示对诗中深奥学问的探讨,如《麟经》和《周易》这样的经典。"曲学暂雺曀,日月岂终蚀",批评诗中的局部晦涩可能只是暂时的,如同日月之蚀并非永恒,暗示诗的内在光明终将显现。
接下来,诗人引用陶渊明的诗歌,赞美其作品丰富且高雅,虽已去世,但其艺术成就仍可品鉴。"九原不容作,妙意渠能测",表达了即使陶渊明本人无法再创作,他的诗歌中的精妙意境仍有待后人解读。
诗中称誉对方("今君")见解独到,能清晰分辨诗的优劣,"指示了皂白",并称赞其对诗的理解深入。"定知泚笔人,斜川旧仙伯",将对方比作斜川的仙人,意指其才情出众。"毫釐无馀蕴,领览饱新得",赞扬对方对诗的理解透彻,从细微处也能领悟到新的意境。
最后两句"言下悟未师,吟边识圆泽",表达出对方通过诗歌不仅能领悟到老师的教诲,还能与古代诗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共鸣,显示出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敏锐的审美洞察力。整体上,这首诗是对诗集及其作者的赞赏,以及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