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管城公,奚假乎猩猩
出处:《即席点韵赋方砚》
宋 · 赵必?
一片端溪云,至宝俗眼惊。
体方而质刚,翰林叨宠荣。
楮君同出处,松侯难弟兄。
紫肝马肤润,绿晕鸲眼明。
自笑谪仙狂,曾倩妃子擎。
我爱清庙瑟,人吹高门笙。
龙尾与凤咮,圆巧相逢迎。
吾友管城公,奚假乎猩猩。
留此镇山房,移文鸥鹭盟。
好方已成癖,焉用圆为卿。
体方而质刚,翰林叨宠荣。
楮君同出处,松侯难弟兄。
紫肝马肤润,绿晕鸲眼明。
自笑谪仙狂,曾倩妃子擎。
我爱清庙瑟,人吹高门笙。
龙尾与凤咮,圆巧相逢迎。
吾友管城公,奚假乎猩猩。
留此镇山房,移文鸥鹭盟。
好方已成癖,焉用圆为卿。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端溪:产砚石的地方。俗眼:凡夫俗子的眼光。
翰林:古代官职,负责起草诏书。
楮君:指纸张,古人常以楮木造纸。
松侯:未详,可能指地位较高的官员。
紫肝:形容马皮色泽。
鸲眼:鸟名,眼睛绿色。
谪仙:指李白,因其诗才被比作被贬谪的仙人。
清庙瑟:清庙中的祭祀音乐,象征高雅。
管城公:古人称毛笔为管城子,故称管城公。
鸥鹭盟:比喻与自然和谐共处。
翻译
一片端溪的云彩,世俗眼光惊叹它的珍贵。它形体方正质地坚硬,我在翰林院蒙受恩宠。
楮君和我一同出身,松侯却难以成为兄弟。
马皮紫肝色泽润泽,鸲鸟眼睛翠绿明亮。
自嘲我像被贬的仙人般狂放,曾请妃子捧持过它。
我偏爱清庙中的瑟音,而非豪门的笙歌。
龙尾与凤嘴相遇,精巧相配无比。
我的朋友管城公,无需借助猩猩的力量。
我要留下这宝贝,与山房的鸥鹭结盟。
对好方的热爱已成习惯,哪里还需要圆来迎合你呢。
鉴赏
这首宋诗《即席点韵赋方砚》是赵必?所作,诗人以方砚为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对砚台的欣赏和独特情感。首句“一片端溪云”,以端溪砚的质地轻盈如云,寓意其珍贵。接下来,“体方而质刚”赞美砚台的形状方正,质地坚硬,暗示其实用价值和坚韧品格。
诗人将砚台比作翰林受宠,与楮君(纸张)一同受到文人的青睐,又与松侯(松树)相提并论,强调其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砚台色泽的描述,如“紫肝马肤润”、“绿晕鸲眼明”,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
诗人自嘲贬谪之人的狂放,提及李白和杨贵妃的典故,表达对砚台的珍视,将其视为清雅之物,与世俗的高门笙乐形成对比。最后,诗人将砚台视为龙尾凤咮的结合,象征和谐与贵气,同时表达了对好友管城公(管仲,古人常以管城子指代笔墨)的敬意,认为无需借助猩猩的赞誉,砚台本身的价值就足够。
结尾处,诗人表示要将方砚留在书房,与鸥鹭结盟,表达其对砚台的亲近和珍藏,同时也流露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对方砚的独到见解和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