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怜瘦沈依山住,红到山中几千树
出处:《柯山红树行》
清 · 李慈铭
故人家在柯山曲,门外溪流转寒绿。
板桥一抹长林西,尽日烟霞看不足。
山深几日生秋风,树色尽作胭脂红。
斜阳隔山渲金碧,画屏惨淡开天工。
平昔看山爱秋晏,写入吴纨白团扇。
画中佳赏谁最同,浊酒扁舟载王翰。
寻君摇指松扉开,破帽风前笑相见。
第五桥边诗思多,林阴席地共婆娑。
年年好景常如此,放眼湖山一醉歌。
远水遥山入秋暮,多少征途此中去。
渔舍多依薜荔湾,估船偏问鸳鸯渡。
王郎去客嵩汝间,余亦劳劳别故山。
江路雁来知有梦,白云秋尽几时还。
燕云越树动成忆,把臂王郎忽长别。
黄沙落叶满长安,寒日萧萧素车出。
著屐平生定几回,遗诗读罢更堪哀。
分明洛水疲驴道,曾得家山一面来。
遥怜瘦沈依山住,红到山中几千树。
已是题诗失酒徒,扇底风光更何处。
何日僧庐返病身,绿萝禅榻结比邻。
西头更触浮生恸,满目山阳笛里人。
板桥一抹长林西,尽日烟霞看不足。
山深几日生秋风,树色尽作胭脂红。
斜阳隔山渲金碧,画屏惨淡开天工。
平昔看山爱秋晏,写入吴纨白团扇。
画中佳赏谁最同,浊酒扁舟载王翰。
寻君摇指松扉开,破帽风前笑相见。
第五桥边诗思多,林阴席地共婆娑。
年年好景常如此,放眼湖山一醉歌。
远水遥山入秋暮,多少征途此中去。
渔舍多依薜荔湾,估船偏问鸳鸯渡。
王郎去客嵩汝间,余亦劳劳别故山。
江路雁来知有梦,白云秋尽几时还。
燕云越树动成忆,把臂王郎忽长别。
黄沙落叶满长安,寒日萧萧素车出。
著屐平生定几回,遗诗读罢更堪哀。
分明洛水疲驴道,曾得家山一面来。
遥怜瘦沈依山住,红到山中几千树。
已是题诗失酒徒,扇底风光更何处。
何日僧庐返病身,绿萝禅榻结比邻。
西头更触浮生恸,满目山阳笛里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人家园柯山的深深怀念。首句“故人家在柯山曲”,开门见山点明主题,流露出对旧居的思念之情。接着,“门外溪流转寒绿”以溪水的流转和寒绿的景色,渲染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板桥一抹长林西,尽日烟霞看不足”两句,通过描绘长林西边的板桥和如画的烟霞,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连忘返。随着季节变化,“山深几日生秋风,树色尽作胭脂红”,展现了秋天的到来,满山的红叶如火如荼,色彩斑斓。
“斜阳隔山渲金碧,画屏惨淡开天工”运用比喻,将夕阳下的山景比作一幅画,虽美却带有淡淡的离愁。诗人回忆起过去与友人共赏秋景的时光,“平昔看山爱秋晏,写入吴纨白团扇”,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第五桥边诗思多,林阴席地共婆娑”则描绘了与友人一起吟诗作画的闲适生活,而“年年好景常如此,放眼湖山一醉歌”则寄托了诗人对永恒美景和畅饮欢歌的向往。
后半部分,诗人感叹离别与归期无定,“远水遥山入秋暮,多少征途此中去”,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对故乡的牵挂。最后,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哀伤。
整体来看,李慈铭的《柯山红树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柯山的自然风光,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