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嘉祐今还变,名价司空旧不讹
出处:《鹿鸣倡和二首》
明 · 黄衷
谩以荣途羡特科,圣朝贤俊各蒐罗。
文章嘉祐今还变,名价司空旧不讹。
苍棘盘云秋夜杳,皓珠呈月霁烟多。
登明况是澄清手,吾道端凭挽注河。
文章嘉祐今还变,名价司空旧不讹。
苍棘盘云秋夜杳,皓珠呈月霁烟多。
登明况是澄清手,吾道端凭挽注河。
鉴赏
此诗《鹿鸣倡和二首(其二)》由明代诗人黄衷所作,通过对“荣途”、“圣朝”、“文章”、“名价”、“苍棘”、“皓珠”、“登明”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赞美与期待。
首句“谩以荣途羡特科”,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通过特殊途径获得仕途荣耀的羡慕,暗示了当时社会中对于人才选拔的多元化途径。接着,“圣朝贤俊各蒐罗”一句,诗人转向歌颂当朝对于贤才的广泛搜罗,体现了对朝廷重视人才选拔的正面评价。
“文章嘉祐今还变,名价司空旧不讹”两句,诗人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赞扬了当今时代文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暗含对过去选拔标准可能存在的局限性的反思。这里“嘉祐”既可指代美好的时代,也可理解为优秀的文章,而“名价司空”则可能暗指过去选拔标准可能过于单一或偏颇。
“苍棘盘云秋夜杳,皓珠呈月霁烟多”两句,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邃、静谧的氛围,同时也隐喻了人才选拔过程中的艰难与复杂。苍棘与皓珠的对比,既象征着选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也预示着最终能够脱颖而出的人才将如皓珠般珍贵。
最后,“登明况是澄清手,吾道端凭挽注河”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选拔机制公正性的期待,以及对自身坚守正道的决心。这里的“登明”可能指的是选拔人才的过程,“澄清手”则寓意着公正无私的选拔者,而“挽注河”则可能象征着挽救社会风气,强调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与责任。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明代社会对于人才选拔的关注与期待,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公正、清明选拔机制的向往,以及个人在其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