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行长似病,烦热束四肢
到君读书堂,忽若逢良医。
堂前水交流,堂下树交枝。
两门延风凉,洗我昏浊肌。
与子还往熟,坐卧恣所宜。
时时相献酬,文字当酒卮。
野饭具藜藿,永日亦不饥。
苟餐非其所,鲙炙为蒺藜。
时清士人闲,耕作唯文词。
岂独乡里荐,当取四海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病:形容旅途艰辛。良医:比喻能解忧的人或事物。
藜藿:粗劣的野菜,象征简朴生活。
四海:天下,广泛的意思。
翻译
旅途漫长如病痛缠身,身心燥热束缚四肢。来到你的书房,忽然感觉遇见了良医。
堂前流水潺潺,堂下树木枝叶交错。
两边门户敞开迎凉风,洗净我浑浊疲惫的肌肤。
与你相处日渐亲密,坐卧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我们时常互相交流,以文字代替美酒畅饮。
野外粗茶淡饭仅藜藿,整天也不觉饥饿。
如果饭菜不合心意,美味佳肴也如同荆棘。
时局清平士人悠闲,耕读诗书成为日常。
岂止乡里推崇,更应让天下人都知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途劳顿的客人偶然来到一处清幽的读书堂,仿佛遇到了良医一样,从而得到了身心的滋润。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
"客行长似病,烦热束四肢" 一开头就设定了一个疲惫不堪的旅人形象,这种身体上的不适也暗示着精神上的困顿。
"到君读书堂,忽若逢良医" 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读书堂比作良医,表明这里是心灵疗愈之地。"君"字使用,显示了诗人对于这处所的尊重和亲昵感。
接下来的几句 "堂前水交流,堂下树交枝。两门延风凉,洗我昏浊肌" 描述了读书堂周围的自然环境,是一种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氛围。在这里,诗人不仅身体上的疲惫得到了缓解,精神上也获得了净化。
"与子还往熟,坐卧恣所宜。时时相献酬,文字当酒卮" 表现了诗人在此地的愉悦心情和对朋友之间文墨交流的享受。在这里,文字成了解酒,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野饭具藜藿,永日亦不饥。苟餐非其所,鲙炙为蒺藜" 这几句则描绘了诗人在此地的生活状态,即使是简单的食物,也能感到满足。最后一句通过对比,不仅强调了这种简单生活的美好,也反映出诗人的淡泊名利。
"时清士人闲,耕作唯文词。岂独乡里荐,当取四海知"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即在一个清净的时代,士人可以安心做自己的学问,不必为五谷杂粮所扰。而最后一句,则扩大了这种理想的范围,从乡里到四海皆知。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读书堂及其周围环境的描写,以及诗人在此地的感受和体验,展现了一种对精神宁静、学问自得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一种超越物质欲望,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