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慎畏功盖世,一旦自营功尽弃
出处:《葵花歌》
明 · 张弼
古昔有葵花,于今有葵花,华夏有葵花,夷貊有葵花。
閒花浪卉■人目,多少葵花在空谷。
俞郎作官秉丹衷,乃栽此葵绕书屋。
读书企仰伊傅俦,誓不随时徒碌碌。
平生心事一毫欺,见此葵花颜忸怩。
呜呼作忠良不易,大圣周公方尽之。
霍光慎畏功盖世,一旦自营功尽弃。
呜呼作忠良不易,莫因富贵移初志。
酉山夷齐东海龚,高明直与天壤同。
纷纷诸子何足数,真犹鬼蜮与沙虫。
年年五月来薰风,葵花笑人何时穷。
閒花浪卉■人目,多少葵花在空谷。
俞郎作官秉丹衷,乃栽此葵绕书屋。
读书企仰伊傅俦,誓不随时徒碌碌。
平生心事一毫欺,见此葵花颜忸怩。
呜呼作忠良不易,大圣周公方尽之。
霍光慎畏功盖世,一旦自营功尽弃。
呜呼作忠良不易,莫因富贵移初志。
酉山夷齐东海龚,高明直与天壤同。
纷纷诸子何足数,真犹鬼蜮与沙虫。
年年五月来薰风,葵花笑人何时穷。
鉴赏
这首《葵花歌》由明代诗人张弼所作,通过赞美葵花,寓含了对忠诚、坚守本心以及不为富贵所动的高尚品质的颂扬。
诗中首先描绘了葵花的普遍性,不论古今中外,无论是在繁华之地还是幽静山谷,葵花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存在。接着,诗人以“俞郎”自比,描述他如同葵花一般,即使身处官场,也坚持自己的赤诚之心,将葵花环绕书屋,象征着他在读书时对忠良之士的仰慕和追求。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忠良之士的敬佩之情,认为忠诚不易,需要像周公那样付出全部的努力。同时,他也借霍光的例子,警示人们即使功盖一世,也不能因此而改变初心,否则最终会像霍光一样,功业尽弃。
最后,诗人以“酉山夷齐”、“东海龚”等历史上的忠贞之士为例,强调了他们高尚的品质与天地同在,与那些只为个人利益而行动的人形成了鲜明对比。诗人在每年五月的薰风中,看到葵花依然绽放,不禁感慨,这正是对那些坚守本心、不为富贵所动的忠良之士的最好写照。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忠诚、坚守本心以及不为富贵所动的高尚品质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