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公垂老尚吟诗,曾泛三湘看九疑
出处:《次韵和朗公见赠》
宋 · 王禹称
朗公垂老尚吟诗,曾泛三湘看九疑。
欲问劳生心扰扰,强酬佳句思迟迟。
红尘策马殊无味,碧嶂携僧自合宜。
共待中条山有雪,寺楼吟尽更同谁。
欲问劳生心扰扰,强酬佳句思迟迟。
红尘策马殊无味,碧嶂携僧自合宜。
共待中条山有雪,寺楼吟尽更同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朗公:指诗人朗公,可能是一位有名的老诗人。尚:仍然。
吟诗:作诗、吟咏诗歌。
曾:曾经。
泛:乘船游览。
三湘:古代地区名,泛指湖南一带。
九疑:古代山名,位于湖南南部。
劳生:忙碌的生活。
心扰扰:内心纷扰、思绪不宁。
强酬:勉强应对、勉强写出。
思迟迟:思绪缓慢、难以集中。
红尘:指世俗尘世。
策马:骑马。
殊无味:毫无趣味。
碧嶂:青翠的山峰。
携僧:带着僧人。
中条山:中国山西省的一座山脉。
有雪:下雪。
寺楼:寺庙的楼阁。
吟尽:吟诵完毕。
更同谁:再与谁一起。
翻译
朗公年事已高仍然吟诵诗歌,他曾乘船游览三湘之地观赏九嶷山。想要询问忙碌人生中的纷扰,勉强写出优美的诗句却思绪迟缓。
在红尘世俗中策马奔腾毫无乐趣,与僧侣一同漫步青山才是适宜的。
我们共同期待中条山降雪,那时寺楼吟诗,又会有谁与我共享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年诗人——朗公,在暮年之际依旧热爱吟诵诗歌,曾经泛舟三湘,游历九疑之地。诗中表达了对劳生之心的困扰和向往,以及在佳句面前的犹豫不决。同时也透露出对世俗红尘生活的淡然,以及与僧侣同行碧嶂的自得其乐。
"共待中条山有雪,寺楼吟尽更同谁"一句,则表达了诗人愿意等待山上飘落之雪,与寺中的僧侣共同在寺楼中吟诵完美的诗句,感受超然世外的宁静和共鸣。这也暗示着诗人的高洁情操和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通过朗公之口,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晚期的感悟,以及对艺术创作与心灵寄托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