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州椀脱无蒸饼,自合官称削校书
出处:《寄山谷》
宋 · 王巩
北海未常樽有酒,冯驩何止食无鱼。
黔州椀脱无蒸饼,自合官称削校书。
黔州椀脱无蒸饼,自合官称削校书。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北海:指代北方的某地,也可能暗指朝廷或作者的居所。冯驩:战国时齐国孟尝君门下的食客,以贫贱著称。
何止:岂止,不止。
食无鱼:形容生活贫困,连鱼都吃不上。
黔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今贵州省一带。
碗脱:一种面食,类似今天的面条。
蒸饼:古代的一种面点,类似于馒头或包子。
削校书:官职名,负责校对书籍,职位较低。
翻译
北海常常没有酒可供饮用,冯驩又岂止是连鱼都难以果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仕途失意的读书人在贫寒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北海未常樽有酒,冯驩何止食无鱼"两句,通过对历史上两个著名大臣北海太守赵嘏和冯驩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中的不足。北海太守赵嘏曾以酒会友,而冯驩则以鱼送客,这里反映出诗人对物质享受的渴望和现实的差距。
"黔州碗脱无蒸饼"一句,直接描绘了诗人的贫困生活,他只能用简陋的碗筷代替餐具,连基本的食物——蒸饼都无法得到。这种生存的艰难和物质的匮乏,是诗人内心痛苦的源泉。
"自合官称削校书"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种境遇中仍不放弃个人修养,依旧坚持读书学习,用以自慰。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仕途失意后的无奈和自我安慰。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简单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困顿中保持个人尊严与精神追求的一种悲壮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