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磨来作镜烦诗答,此砖今亦归诗衲全文

磨来作镜烦诗答,此砖今亦归诗衲

清 · 黄金台
古砖一片光黝黑,云是婆留旧抟埴。
若非碧波亭畔遗,即应黄妃塔边得。
宝正纪年方四祀,不比乾宁岁丁巳。
岂有工名勒蜀师,依然国姓留钱氏。
亦称帝制亦改元,犹说开门节度使。
定论千秋属后人,鄱阳随笔庐陵史。
钱王本是英雄流,保障东南十四洲。
玉带锦衣荣故里,诏书册卷起三楼。
当年土木穷金碧,祗今荒陇埋瓴甓。
坏藓犹疑陌上花,落星难问山头石。
达公达公今贯休,独携瓶钵天涯游。
摩挲古物不忍释,宝此奚啻琅玕球。
土纳尚余残劫烬,瓦全终胜缺金瓯。
磨来作镜烦诗答,此砖今亦归诗衲
为语方泉白石生,且休速礼金涂塔。

鉴赏

这首清代沈涛的《吴越宝正四年砖歌为六舟上人作》以古砖为引,描绘了一段历史故事。诗人首先赞叹砖片的黝黑光泽,推测其可能来自历史遗迹,如碧波亭或黄妃塔。砖上刻有宝正四年(应是某个朝代的纪年),与乾宁丁巳年份不同,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政权的更迭。砖文提及“工名”、“国姓钱氏”以及“开门节度使”,揭示了当时的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

诗中提到的钱王,应指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建者钱镠,他以英雄之姿守护东南地区。钱王的荣耀体现在他的服饰和文献记载,但昔日的奢华如今只剩下荒冢中的残砖碎瓦。诗人感叹岁月变迁,昔日的繁华已成过往,只有古砖被达公(可能是僧人)珍视,视为瑰宝。

诗人进一步强调,即使在破碎的古物中,仍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残砖的价值胜过完整的器皿。他邀请方泉白石生不必急于修建金塔,而将古砖视为诗歌创作的素材。整首诗通过古砖这一载体,展现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