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兹欲避人间世,啸傲烟霞豁性灵
出处:《同友人访石室》
宋 · 赵彦钮
怪石嵯峨势若擎,天成斗室一蓬瀛。
扫门常得风为帚,照夜从教月作灯。
三伏人于冰上立,四时鸟在洞中鸣。
来兹欲避人间世,啸傲烟霞豁性灵。
扫门常得风为帚,照夜从教月作灯。
三伏人于冰上立,四时鸟在洞中鸣。
来兹欲避人间世,啸傲烟霞豁性灵。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怪石:奇特形状的石头。嵯峨:高峻的样子。
势若擎:像举起一样。
天成:天然形成。
斗室:小屋。
蓬瀛:蓬莱仙境。
扫门:打扫门户。
风为帚:风自然地当作扫帚。
照夜:照亮夜晚。
月作灯:月光作为照明。
三伏:最热的夏季。
冰上立:在冰上站立。
四时:一年四季。
洞中鸣:洞穴中鸣叫。
人间世:尘世。
啸傲:放声大笑,自由自在。
烟霞:云雾和霞光。
豁性灵:释放或开阔心灵。
翻译
奇形怪状的石头高耸如举,仿佛天然的斗室,像蓬莱仙境。开门清扫,常常有风自动扫过,夜晚则让月光照亮,如同明灯。
即使三伏天人们也能在冰上站立,四季的鸟儿在洞穴中鸣叫。
来到这里,想要避开尘世烦扰,尽情在烟霞中放纵自我,释放心灵。
鉴赏
这首宋诗《同友人访石室》是赵彦钮所作,描绘了一处奇特的自然景观。诗人以"怪石嵯峨势若擎"开篇,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石头峻峭挺拔,仿佛要撑起天空的样子,犹如一座独立的小天地——"天成斗室一蓬瀛"。接下来,诗人通过"扫门常得风为帚,照夜从教月作灯",展现了石室环境的清幽与宁静,风如扫帚拂过,月光如灯照明,生活简朴而自然。
"三伏人于冰上立,四时鸟在洞中鸣",进一步突显了石室的独特气候和生态环境,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能感受到清凉,而四季的鸟儿也在此安居鸣叫,增添了生机。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种超然世外生活的向往:"来兹欲避人间世,啸傲烟霞豁性灵",意在表明他希望通过探访石室,远离尘世纷扰,让心灵得到释放和净化。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室的奇景,寓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