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缨亭下羽觞流,曾折瑶华计酒筹
出处:《次前韵寄赤松观陈一山鍊师》
明 · 童冀
濯缨亭下羽觞流,曾折瑶华计酒筹。
白日蹉跎三岛暮,红尘俛仰十年秋。
愁来莫问丹砂诀,醉里聊同造物游。
近日桃源足轮鞅,洞前宁复有渔舟。
白日蹉跎三岛暮,红尘俛仰十年秋。
愁来莫问丹砂诀,醉里聊同造物游。
近日桃源足轮鞅,洞前宁复有渔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赤松观陈一山炼师的深情寄语,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联“濯缨亭下羽觞流,曾折瑶华计酒筹”,以“濯缨亭”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亭中饮酒赋诗的场景,使用“羽觞”这一古代酒器,增添了文雅之气。“曾折瑶华计酒筹”则暗示了他们曾经共度的美好时光,通过“瑶华”这一珍贵之物,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颔联“白日蹉跎三岛暮,红尘俛仰十年秋”,运用对比手法,将现实世界的忙碌与虚无(“白日蹉跎”、“三岛暮”)与理想世界(“红尘俛仰”、“十年秋”)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颈联“愁来莫问丹砂诀,醉里聊同造物游”,在面对生活中的愁绪时,诗人选择逃避现实,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烦恼,与自然一同游玩,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尾联“近日桃源足轮鞅,洞前宁复有渔舟”,以“桃源”象征理想的避世之地,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洞前宁复有渔舟”则暗含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与理想之间距离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惜、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超脱,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