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溪应复有幽人,踏月相从啸林壑
出处:《次颜博士游紫罗洞五首 其三》
宋 · 李若水
休著青衫谒五侯,径觅拄杖山中游。
故山别来鬓毛秃,一饱累人成久留。
碧嶂巉巉云影底,傥得破茅甘老此。
孤猿野鹤旧时声,却到主人清梦里。
囊中试检一钱无,但吟秀句忘朝晡。
子夜沈沈瓮无蚁,秋风策策裘非狐。
得遂清闲贫亦乐,矫首飞鸿度天幕。
隔溪应复有幽人,踏月相从啸林壑。
故山别来鬓毛秃,一饱累人成久留。
碧嶂巉巉云影底,傥得破茅甘老此。
孤猿野鹤旧时声,却到主人清梦里。
囊中试检一钱无,但吟秀句忘朝晡。
子夜沈沈瓮无蚁,秋风策策裘非狐。
得遂清闲贫亦乐,矫首飞鸿度天幕。
隔溪应复有幽人,踏月相从啸林壑。
注释
青衫:古代官职低的官员穿的青色衣服。五侯:泛指有权势的贵族或显要人物。
鬓毛:鬓边的头发。
朝晡:早晨和傍晚,指一天中的两个时段。
瓮:陶制的大酒坛。
狐:狐狸,这里可能比喻假货或欺诈行为。
矫首:抬头。
幽人:隐士,指不问世事、居住在山林中的人。
啸林壑:在山林中啸歌,形容隐居生活。
翻译
不必穿青衫去拜访权贵,径直寻找手杖在山中游荡。自从离开故乡,两鬓已斑白如霜,饱餐一顿都让人疲倦,让我久留不愿离去。
碧绿的山峦云雾缭绕在其下,如果能在此破茅屋中安度晚年,也算心满意足。
孤独的猿猴和野鹤昔日的声音,又回荡在我主人清冷的梦境中。
我口袋里搜遍,连一枚铜钱都没有,只有吟诵优美的诗句,忘却早晚时光。
深夜的酒坛里没有蚂蚁,秋风中抖动的皮衣并非狐狸所为。
即使贫穷清闲,我也感到快乐,抬头仰望天空,只见鸿雁飞过天际。
溪对面或许还有隐士,他们在月光下漫步,啸歌山林之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山中游历的情景,流露出对自然的融合与对世俗生活的超然。开篇即以"休著青衫谒五侯"表明诗人远离尘嚣,向往高洁自在的人生状态,随后"径觅拄杖山中游"则是具体体现了这一志向。
"故山别来鬓毛秃,一饱累人成久留"这两句通过对比隐居前后的变化,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暂短的体悟。
"碧嶂巉巉云影底,傥得破茅甘老此"则是描绘山中景色,并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满足,希望能够在大自然中安度晚年。
"孤猿野鹤旧时声,却到主人清梦里"一句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去的声音,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超脱尘世的情感。诗人似乎已经将自己从繁杂的世界中抽离出来,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融为一体。
"囊中试检一钱无,但吟秀句忘朝晡"则是表现了诗人的贫穷生活和他的艺术追求,尽管物质上极度匮乏,但精神世界却异常丰富。
接下来的"子夜沈沈瓮无蚁,秋风策策裘非狐"两句,通过对比昆虫与衣物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平静生活的享受和内心的自在。
"得遂清闲贫亦乐,矫首飞鸿度天幕"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也是诗人情感的宣泄。尽管生活贫困,但诗人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快乐,并且这种状态使他感到自己的精神可以超越一切世俗的束缚,达到一种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隔溪应复有幽人,踏月相从啸林壑"最后两句则是对山中生活的一种美好憧憬,也许在溪流的那边,还有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在享受着与诗人相同的隐居乐趣。通过这样的想象,诗人增添了一份心灵上的慰藉和满足。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同时也是对内心世界自在超脱的一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