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坛曾仰谪仙才,此日神游汉沔来
明 · 孙承恩
骚坛曾仰谪仙才,此日神游汉沔来。
剑影独随孤月逝,文旌高拂九天开。
蓬莱顶上金光草,衡岳中间玉女台。
愧我尘中常碌碌,可容参叩傍云阶。
剑影独随孤月逝,文旌高拂九天开。
蓬莱顶上金光草,衡岳中间玉女台。
愧我尘中常碌碌,可容参叩傍云阶。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承恩对李白的追思之作,通过想象与李白在楚地的神游,表达了对这位古代诗仙的敬仰之情。诗中描绘了李白的剑影随孤月而逝,文笔高妙,仿佛能直入九天,展现了李白诗歌的豪放与深邃。同时,诗人也自谦于尘世中的平凡,表达了对李白艺术成就的向往和渴望接近的渴望。
“骚坛曾仰谪仙才”,开篇即以“谪仙”之称赞颂李白,将他比作屈原一般的伟大诗人,表达了对李白才华的高度评价。“此日神游汉沔来”,则想象李白在当代神游于汉水之畔,进一步强化了对李白的崇敬之情。
“剑影独随孤月逝”,描绘了李白的诗歌如同剑影一般,随孤独的月亮消逝,既表现了李白诗歌的锋利与独特,也暗示了其生命与创作的短暂与辉煌。“文旌高拂九天开”,则用“文旌”比喻李白的诗歌作品,形象地表现出这些作品的高远与开阔,仿佛能直达九天之上。
“蓬莱顶上金光草,衡岳中间玉女台”,这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蓬莱仙岛和衡山玉女台,象征着李白诗歌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如同仙境一般美好而神秘。“愧我尘中常碌碌,可容参叩傍云阶”,最后两句诗人自谦于尘世的平凡生活,表达了对李白艺术追求的向往,希望能在艺术的云端找到心灵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白艺术成就的赞美与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学大师的深刻敬仰和对艺术境界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