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朝偏重大司空,人咏元和第一功
出处:《和裴司空酬满城杨少尹》
唐 · 张籍
圣朝偏重大司空,人咏元和第一功。
拥节高临汉水上,题诗远入舜城中。
共惊向老多年别,更忆登科旧日同。
谁不望归丞相府,江边杨柳又秋风。
拥节高临汉水上,题诗远入舜城中。
共惊向老多年别,更忆登科旧日同。
谁不望归丞相府,江边杨柳又秋风。
拼音版原文
翻译
圣明的朝代特别看重大司空,人们歌颂他是元和年间的第一功臣。他手持符节,高踞汉水之滨,诗篇流传到遥远的舜城之中。
大家惊讶于久别重逢,更怀念昔日一同登科的日子。
每个人都期盼能回到丞相府,江边的杨柳又在秋风中摇曳。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表达了对朋友、同僚裴司空(即裴度)的怀念和赞美。诗中通过对比和历史事件,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事相结合,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感情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首句“圣朝偏重大司空”表明裴司空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人咏元和第一功"则说明他在元和年间(即唐宪宗时期)的政绩被人们广泛赞颂。
接下来的两句,“拥节高临汉水上,题诗远入舜城中”,描绘了裴司空手持官印,在汉水之滨题诗,其诗文气势如同古圣帝舜的传说一样深邃。这不仅展示了裴司空的文学才华,也映射出其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中间两句,“共惊向老多年别,更忆登科旧日同”表达了诗人与裴司空长时间的分别以及共同经历过科举考试时光的回忆。这里的“共惊向老”指的是两人都对流逝的岁月感到震惊和感慨。
最后两句,“谁不望归丞相府,江边杨柳又秋风”,则充满了对裴司空的深情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丞相府"指的是裴司空官至宰辅的高位宅邸,而“江边杨柳又秋风”则是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融合,表达了自己对那份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裴司空政绩和文学才能的赞美,以及对共同经历的怀念,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朋友的高度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