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王猷宅,春风夏禹祠
出处:《送陈衡中之越》
元 · 宋无
见说会稽郡,风流如晋时。
贫惟将母去,清不要人知。
修竹王猷宅,春风夏禹祠。
到官游有暇,好寄剡中诗。
贫惟将母去,清不要人知。
修竹王猷宅,春风夏禹祠。
到官游有暇,好寄剡中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会稽郡: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位于今浙江绍兴一带。风流:指文采风度或高尚的品格。
晋时:指东晋时期。
贫惟将母去:贫穷时只带着母亲离开。
清不要人知:保持清高,不愿别人知道自己的境遇。
修竹:长而直的竹子,象征高洁。
王猷宅:王猷,晋代书法家,这里指代高雅的住所。
春风夏禹祠:春天游览夏禹的祠庙,可能指禹陵。
到官:到任官职。
游有暇:有空闲时间游玩。
剡中诗:剡县(今浙江嵊州)的诗,代指友人的诗作。
翻译
听说会稽郡,风雅如同晋代时。贫穷只带母亲去,清高不求人知晓。
探访王猷的竹林居所,夏日游览夏禹的祠庙。
任职期间若得闲暇,期待你寄来剡中的诗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感伤和对古人风流生活的向往。"见说会稽郡,风流如晋时"表明诗人听闻友人将赴会稽之地,而那里宛如晋代那般风雅,这里的“风流”指的是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上的优雅。紧接着,“贫惟将母去,清不要人知”则透露出诗人的隐忍和低调,他即将带着母亲离开此地,却不愿意让人知道他的清贫状态。
接下来的两句“修竹王猷宅,春风夏禹祠”写的是到达官府后游历的景象,其中提到的“修竹王猷宅”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个文人的住宅,而“春风夏禹祠”则描绘了一幅和煦春风中祭祀古圣先贤的情景。
最后,“到官游有暇,好寄剡中诗”表达了诗人在闲暇时光喜欢将自己的诗篇寄送给远方的朋友,以此来保持彼此的情谊。这里的“剡中”可能是指特定的地名或是友人的居所。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风雅生活的追怀和对现实清贫状况的隐忍,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在闲暇时光中的文学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