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相国尹京兆,政成人不欺全文

相国尹京兆,政成人不欺

唐 · 岑参
相国尹京兆,政成人不欺
甘露降府庭,上天表无私。
非无他人家,岂少群木枝。
被兹甘棠树,美掩召伯诗。
团团甜如蜜,皛皛凝若脂。
千柯玉光碎,万叶珠颗垂。
昆崙何时来,庆云相逐飞。
魏宫铜盘贮,汉帝金掌持。
王泽布人和,精心动灵祇。
君臣日同德,祯瑞方潜施。
何术令大臣,感通能及兹。
忽惊政化理,暗与神物期。
却笑赵张辈,徒称今古稀。
为君天下酒,曲糵将用时。

拼音版原文

xiāngguóyǐnjīngzhàozhèngchéngrén
gānjiàngtíngshàngtiānbiǎo

fēirénjiāshǎoqúnzhī
bèigāntángshùměiyǎnzhàobǎishī

tuántuántiánxiǎoxiǎoníngruòzhī
qiānguāngsuìwànzhūchuí

kūnlúnshíláiqìngyúnxiāngzhúfēi
wèigōngtóngpánzhùhànjīnzhǎngchí

wángrénjīngxīndònglíng
jūnchéntóngzhēnruìfāngqiánshī

shùlìngchéngǎntōngnéng
jīngzhènghuàànshén

quèxiàozhàozhāngbèichēngjīn
wèijūnxiàtiānjiǔnièjiāngyòngshí

注释

相国:丞相,古代对宰相的尊称。
尹京兆:管理京城地区的长官。
政成:政治清明,政绩完成。
人不欺:人民诚服,没有欺诈。
甘露:象征吉祥的露水。
府庭:官府的庭院。
非无:不是没有。
他人家:其他人的家园。
岂少:哪里缺少。
群木枝:众多树木的枝条。
被兹:覆盖在这。
甘棠树:一种特定的树,常象征美德或吉祥。
美掩:美丽超越。
召伯诗:古代贤臣召伯所作的诗歌,此处比喻美好的诗篇。
团团:圆润的样子。
甜如蜜:形容非常甜美。
皛皛:洁白明亮的样子。
凝若脂:像凝固的油脂一样洁白。
千柯:千万枝条。
玉光碎:形容光线如碎玉般闪烁。
万叶:无数的叶子。
珠颗垂:露珠像珍珠一样悬挂。
昆崙:神话中的仙山,此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庆云:吉祥的云彩,象征祥瑞。
魏宫:魏国宫殿,代指古代皇室。
铜盘:古代盛物的器皿。
汉帝金掌:汉朝皇帝手持的金盘,象征尊贵。
王泽:帝王的恩泽。
布人和:普及人民,带来和谐。
精心:虔诚的心。
灵祇:神灵。
君臣日同德:君主和臣子每日德行一致。
祯瑞:吉祥的征兆。
潜施:悄悄施展。
何术:什么方法。
感通:心灵相通,感应。
能及兹: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忽惊:忽然惊叹。
政化理:政治教化的道理。
暗与:暗暗地与。
神物期:神奇事物相契合。
赵张辈:指历史上一些只说不做、名不副实的人物,这里泛指夸夸其谈的人。
徒称:只是空谈。
今古稀:古今罕见。
为君:为了您,给君主。
天下酒:最好的酒。
曲糵:酿酒的原料,这里指酿酒。

翻译

丞相治理京城,政绩显著人们诚服。
甘露降落在官府庭院,象征上天公正无私。
并非其他人家缺少树木枝叶,
但这棵甘棠树之美,超越了召伯所赞颂的诗篇。
果实圆润甜美如蜜,洁白如脂凝结。
千万枝条上,玉光碎片在叶间闪烁,万片叶上珍珠般的露珠低垂。
昆仑山的神仙何时降临?幸运之云相随飘飞。
曾被魏宫铜盘所盛放,汉帝以金盘托举。
帝王的恩泽广布人心和谐,虔诚之心感动了神灵。
君臣每日德行相同,吉祥的征兆正悄然施展。
何种方法让大臣们,能如此感应相通达到这境地?
忽然惊叹政事教化的道理,暗暗与神奇事物相契合。
回头嘲笑赵国张氏之流,只空谈古今稀有之事。
愿为君准备天下的美酒,酿酒之时曲糵将被启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仙境般的景象,通过对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的情景进行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的“相国尹京兆,政成人不欺”开篇即点明主题,强调尹相公的清廉与德治。

“甘露降府庭,上天表无私”两句则是对这个理想政治状态的一种象征性描绘,甘露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往往代表着吉祥、纯洁和恩泽,这里用来比喻尹相公的德政得到了上天的认可。

“非无他人家,岂少群木枝”这两句强调了这种美好景象并非独此一家,但棠树降甘露之事实属罕见。接着,“被兹甘棠树,美掩召伯诗”则表明这样的奇迹足以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团团甜如蜜,皛皛凝若脂”用来形容甘露的甘美和质地,这种细腻的描写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接下来的“千柯玉光碎,万叶珠颗垂”则是对棠树与甘露之景象的进一步渲染。

“昆崙何时来,庆云相逐飞”这一段落中,昆崙山在中国传说中是一座神圣的山岳,庆云则往往与吉祥、喜悦相关,这里可能是在期待着类似仙境降临的情景。

“魏宫铜盘贮,汉帝金掌持”两句通过历史的对比,强化了诗中的理想政治形象。紧接着,“王泽布人和,精心动灵祇”则表达了这样的德治能够带来普世的和谐与神明的感应。

“君臣日同德,祯瑞方潜施”这一句强调了君臣之间的道德统一,以及由此产生的祥瑞。最后,“何术令大臣,感通能及兹”则是在探讨这种理想状态是如何实现的,是一种对道德修养和神明感应的追问。

“忽惊政化理,暗与神物期”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突然之间得以实现的惊喜,以及这种状态与自然界、神灵之间的默契。

结尾的“却笑赵张辈,徒称今古稀”则是在对比历史上的其他人物和事件时,对于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最后,“为君天下酒,曲糵将用时”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这种理想政治状态的庆祝,以及对于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尹相公德治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