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静相对,松风清石栏
出处:《之天长会宿僧院》
宋 · 张耒
萧条林下寺,客至解尘鞍。
雨过月逾白,夜深秋向寒。
老僧无俗累,爱客故盘桓。
之子静相对,松风清石栏。
雨过月逾白,夜深秋向寒。
老僧无俗累,爱客故盘桓。
之子静相对,松风清石栏。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萧条:荒凉。林下:树林之下。
寺:寺庙。
客至:客人来访。
解:卸下。
尘鞍:旅途中的尘土和马鞍。
雨过:雨后。
月逾白:月亮更加明亮。
夜深:深夜。
秋向寒:秋天的夜晚逐渐变冷。
老僧:年迈的僧人。
俗累:世俗的牵绊。
爱客:喜爱客人。
故:因此。
盘桓:逗留。
之子:这个人。
静相对:静静地相对而坐。
松风:松树间的风。
清石栏:清澈的石栏。
翻译
在荒凉的树林下的寺庙,客人来访时卸下旅途的尘埃。雨后明月更皎洁,深夜的秋天逐渐变得寒冷。
年迈的僧人没有世俗的牵绊,因为喜爱客人而逗留。
在这宁静的夜晚,我们相对而坐,只有松风和石栏陪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寺庙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雨后夜晚的宁静与清凉。"萧条林下寺,客至解尘鞍"两句设定了场景:一座清幽的寺庙隐藏在萧萧作响的树林之中,旅人到来卸下行囊,抖落尘埃,显露出诗人对僧院生活的向往和宁静心境。
"雨过月逾白,夜深秋向寒"两句则描绘了时间与自然环境:雨后天气清朗,明亮的月光洒满大地;夜色渐浓,秋意愈发显著,给人以凉爽之感。这些细节不仅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也映射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老僧无俗累,爱客故盘桓"写出了寺院中老僧的宁静生活和他对旅人亲切的情怀。"之子静相对,松风清石栏"则描绘了诗人与僧侣子孙之间静谧的交流,以及他们共同享受着松风拂面、石栏旁的清凉。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生活的细腻描写和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