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而咿咿呦呦,若轧若抽
浮云蔽天众星没,举手向空如抹漆。
天昏地黑有一物,不见其形,但闻其声。
其初切切凄凄,或高或低。
乍似玉女调玉笙,众管参差而不齐。
既而咿咿呦呦,若轧若抽。
又如百两江州车,回轮转轴声哑呕。
鸣机夜织锦江上,群雁惊起芦花洲。
吾谓此何声,初莫穷端由。
老婢扑灯呼儿曹,云此怪鸟无匹俦。
其名为鬼车,夜载百鬼凌空游。
其声虽小身甚大,翅如车轮排十头。
凡鸟有一口,其鸣已啾啾。
此鸟十头有十口,口插一舌连一喉。
一口出一声,千声百响更相酬。
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雠。
夜呼庭氏率其属,弯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投。
自从狗啮一头落,断颈至今青血流。
尔来相距三千秋,昼藏夜出如鸺鹠。
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惊辄堕。
有时馀血下点污,所遭之家家必破。
我闻此语惊且疑,反祝疾飞无我祸。
我思天地何茫茫,百物巨细理莫详。
吉凶在人不在物,一蛇两头反为祥。
却呼老婢炷灯火,捲帘开户清华堂。
须臾云散众星出,夜静皎月流清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嘉祐六年: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天愁无光:形容天空阴沉无光。
百两江州车:形容声音嘈杂。
鬼车:传说中的怪鸟,也称九头鸟。
周公:周文王的儿子,以礼制闻名。
庭氏:可能指周公的下属。
天狗:古人认为月亮被天狗吞食的神话生物。
鸺鹠:一种猫头鹰。
翻译
嘉祐六年的秋天,九月二十八日,天空愁云密布,月亮没有出来。乌云遮蔽了天空,星星都消失了,我举手向空,仿佛涂抹了漆黑。
天昏地暗中,有一个不明物体,看不见形状,只能听见声音。
起初声音急促凄凉,忽高忽低。
一会儿像玉女弹奏玉笙,各种音调参差不齐。
接着发出‘咿咿’和‘呦呦’声,像是碾压或抽动的声音。
又像上百辆江州的车子,车轮转动发出沉闷的叫声。
夜晚织机在锦江上响起,群雁被惊飞,落在芦花洲。
我认为这是什么声音,起初无法弄清楚原因。
老仆拍打灯火叫孩子们,说是奇怪的鸟,没有同类。
它名叫‘鬼车’,夜里载着众多鬼魂在空中游荡。
它的声音虽小,但身躯巨大,翅膀如同车轮,排列十个头。
一般的鸟有一张嘴,叫声已经很响亮。
这鸟有十个头,每个头上有十张嘴,每张嘴插着一根舌头连着一个喉咙。
一张嘴出一声,千声百响交织在一起。
从前周公住在东周,讨厌听到这种鸟,厌恶得像敌人一样。
他夜里召唤庭氏带领众人,拉弓射它,让它离开九州。
三次射击都没击中,天神派天狗从空中投掷。
自从被狗咬掉一个头后,它的脖子至今还滴着青色的血。
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千个春秋,它白天隐藏,夜晚出现,像猫头鹰。
每当阴暗天外经过,看见火光就会惊慌坠落。
有时余下的血滴落,所到之处必定家破人亡。
听到这些,我既惊讶又疑惑,反而祈祷它不要给我带来灾祸。
我想,天地如此广大,万物的道理难以详尽理解。
吉凶在于人而非事物,一条蛇长有两个头反而被视为吉祥。
于是我叫老仆点亮灯火,卷起窗帘打开明亮的厅堂。
不久云散,星星显现,夜晚静谧,皎洁的月光照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鬼车》,描绘了秋天夜晚的一幕奇异景象。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叙述,描绘了天空被乌云遮蔽,月亮不见,星星隐没的暗夜情景。他听到一种神秘的声音,起初像玉女弹奏笙箫,高低错落;接着像江州车轮滚动,又如织布机声和群雁惊飞。诗人猜测这是被称为“鬼车”的怪鸟,传说它夜间载鬼飞翔,叫声奇特且数量众多。
诗人引用周公驱赶鬼车的典故,增添了神秘和恐怖的气氛。鬼车被认为带来不幸,但诗人反思万物吉凶在于人而非物,以蛇有双头反而被视为吉祥为例,表达对命运的理解。最后,诗人决定驱散乌云,让明亮的月光照亮一切,寓意希望和理智战胜恐惧。
整首诗语言凝练,形象鲜明,富有想象力,展现了欧阳修对于自然现象的独特观察和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