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几微失意,饮剑以亡全文

几微失意,饮剑以亡

出处:《戊子歌
明末清初 · 王邦畿
岁维戊子,月建乙卯。
饥谨为灾,多食不饱。
当胃腕间,如虚若燥。
小妇不量,多病又恼。
薪贵于玉,人贱于畜。
一豕万钱,一妾斗粟。
见于陌者,藤行肿足。
路有死人,白茅不束。
濯濯者山,明星粲粲。
吁嗟广厦,雕梁析爨。
鸠居鹊巢,主人鼠窜。
不能鼠窜,朝夕供飧。
虽则供飧,犹怒不繁。
束刀入市,夺民之食。
驾言行迈,掳民供役。
千里不饭,中道绝息。
娥娥者妆,罗列成行。
几微失意,饮剑以亡
或挞未死,逐出路傍。
见者吞泣,不敢匿藏。
莫高匪山,莫卑匪履。
行行行行,必有终止。
民之憔悴,莫甚于此。
哀哀苍天,乱何时已。

鉴赏

这首《戊子歌》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邦畿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饥荒、物价飞涨、贫富悬殊、战争带来的流离失所以及人性的扭曲等社会现象。

开篇“岁维戊子,月建乙卯”,点明了时间背景,暗示了特定年份的社会状况。接着,“饥谨为灾,多食不饱”直接揭示了饥荒的严重性,人们即使吃得多也无法满足基本需求。接下来的描述,如“胃腕间,如虚若燥”,形象地表现了饥饿感的强烈,即使吃了也感觉不到饱足。

“薪贵于玉,人贱于畜”对比鲜明,反映了物资短缺与价值颠倒的社会现实。接着,通过“一豕万钱,一妾斗粟”的夸张手法,进一步强调了物价的飞涨,普通民众的生活难以维持。

“藤行肿足”、“路有死人”等细节描绘,直观展示了战争和饥荒带来的惨状。而“广厦”与“鸠居鹊巢”的对比,则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底层人民的悲惨处境。

“不能鼠窜,朝夕供飧”、“虽则供飧,犹怒不繁”等句子,揭示了人民在极端困境下仍需忍受剥削和压迫,生活充满苦难。最后,“束刀入市,夺民之食”、“千里不饭,中道绝息”等描述,展现了战争对民众生命安全的威胁和破坏。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强烈的对比,深刻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稳定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