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高不让诸侯美,才大长怜半刺闲
出处:《寄太平龙同知身之时儿子以试事过谒》
明 · 王世贞
阴阴桃李遍吴关,竹马胥江望转殷。
第入中兴循吏传,何须北阙谏臣班。
名高不让诸侯美,才大长怜半刺闲。
欲识使君行乐处,千秋今日是龙山。
第入中兴循吏传,何须北阙谏臣班。
名高不让诸侯美,才大长怜半刺闲。
欲识使君行乐处,千秋今日是龙山。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寄太平龙同知身之时儿子以试事过谒(其一)》。诗中描绘了对友人龙同知的深切怀念与对其子来访的感慨。
首句“阴阴桃李遍吴关”,以桃李盛开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友人龙同知在吴地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接着,“竹马胥江望转殷”一句,通过“竹马”这一意象,形象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胥江”则进一步点明了友人所在之地,增添了地域色彩。
“第入中兴循吏传,何须北阙谏臣班”两句,诗人将友人比作“中兴循吏”,即在国家复兴时期,为官清廉、勤政爱民的官员,同时又指出友人无需像“北阙谏臣”那样频繁进言,暗含对友人身份和地位的尊重与理解。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增加了诗句的文化内涵。
“名高不让诸侯美,才大长怜半刺闲”两句,诗人赞美友人的名声与才华,即使与诸侯相比也毫不逊色,同时又对友人在官场中的“半刺闲”状态表示同情,体现了对友人个人生活的关注与理解。
最后,“欲识使君行乐处,千秋今日是龙山”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生活情趣的欣赏与向往,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与友人一同前往“龙山”享受快乐时光,既是对友情的深厚表达,也是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