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上蓝座,日月迥辉光
出处:《赠上蓝晋禅师》
宋 · 郭祥正
泐潭月公晦,其禅妙诸方。
传之晋伯明,独步入豫章。
一登上蓝座,日月迥辉光。
问法瞻丈室,方广不可量。
人人得甘露,灌顶心清凉。
又通世俗书,落笔皆文章。
众鸟难悉名,卓然唯凤凰。
羽仪下云霄,五色在山冈。
先帝昔临御,京城开宝坊。
明诏求法才,众老争低昂。
惟师不妄念,安之如太行。
乃知北远师,驾幸不下床。
所传信匪讹,千载两相望。
篁竹架清风,乔松裛寒霜。
回心剃须发,永愿陪翱翔。
传之晋伯明,独步入豫章。
一登上蓝座,日月迥辉光。
问法瞻丈室,方广不可量。
人人得甘露,灌顶心清凉。
又通世俗书,落笔皆文章。
众鸟难悉名,卓然唯凤凰。
羽仪下云霄,五色在山冈。
先帝昔临御,京城开宝坊。
明诏求法才,众老争低昂。
惟师不妄念,安之如太行。
乃知北远师,驾幸不下床。
所传信匪讹,千载两相望。
篁竹架清风,乔松裛寒霜。
回心剃须发,永愿陪翱翔。
鉴赏
这首诗《赠上蓝晋禅师》由宋代诗人郭祥正创作,通过对晋禅师的描绘,展现了其高深的禅学修为与非凡的人格魅力。
首句“泐潭月公晦,其禅妙诸方”以“泐潭月”为背景,暗示禅师修行之地的静谧与神秘,同时点出禅师的禅学成就超越四方。接下来,“传之晋伯明,独步入豫章”描述了禅师的传承与独自行走的坚定,展现其独特的修行之路。
“一登上蓝座,日月迥辉光”一句,以“蓝座”象征禅师的高坐,日月辉光比喻其智慧光芒照耀四方。接着,“问法瞻丈室,方广不可量”描绘了禅师在丈室中传授佛法,其知识的广度难以衡量,体现了其深厚的学识与教诲的力量。
“人人得甘露,灌顶心清凉”形象地表达了禅师的教诲如同甘露,滋润人心,使人内心清凉,获得精神上的解脱。紧接着,“又通世俗书,落笔皆文章”则说明禅师不仅精通佛法,还擅长文学,文采斐然。
“众鸟难悉名,卓然唯凤凰”通过将禅师比作凤凰,强调其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卓越地位。而“羽仪下云霄,五色在山冈”进一步描绘了禅师如同飞翔于云端的凤凰,其光辉与色彩令人赞叹。
“先帝昔临御,京城开宝坊”提到禅师受到先帝的重视,在京城开设宝坊,表明其社会地位与影响力。接着,“明诏求法才,众老争低昂”描述了禅师因其法才而受到推崇,众多长老争相表达敬意。
“惟师不妄念,安之如太行”赞扬禅师心无旁骛,内心平静如太行山,展现出其内心的坚定与宁静。最后,“所传信匪讹,千载两相望”表达了对禅师传承的信仰与敬仰,希望其教诲能跨越千年,永远流传。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赞美了晋禅师的禅学修为、人格魅力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展现了其在佛教界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