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剑自伤投夜意,报琼转觉愿初违
出处:《观世》
明 · 释函是
按剑自伤投夜意,报琼转觉愿初违。
千年桃核成溪锦,万里江津限夕晖。
柳倚东风随意拂,燕拖春沫认梁归。
细观物理多宵旦,恩怨何妨两息机。
千年桃核成溪锦,万里江津限夕晖。
柳倚东风随意拂,燕拖春沫认梁归。
细观物理多宵旦,恩怨何妨两息机。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自然景象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首联“按剑自伤投夜意,报琼转觉愿初违”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人手持宝剑,自感在夜晚投向黑暗的道路上,内心充满忧伤。同时,他仿佛在回应某种美好的事物(“报琼”),却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愿望似乎开始违背初衷,这种情感的波动,反映了人在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与自我反思。
颔联“千年桃核成溪锦,万里江津限夕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时间的漫长与空间的广阔融入自然景观中。千年桃核化为溪边绚烂的锦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不朽;而万里江津被夕阳限定,暗示着自然规律的限制与人类活动的局限性。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意义和宇宙真理的探索。
颈联“柳倚东风随意拂,燕拖春沫认梁归”则转向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描写。柳树随风轻摆,燕子在春雨中寻找归宿,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也隐含了生命循环与回归的主题。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生命流转与自然秩序的赞美。
尾联“细观物理多宵旦,恩怨何妨两息机”是对前文的总结与升华。诗人认为,仔细观察宇宙万物,会发现它们遵循着昼夜更替的规律,就像人生的起伏与变化。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恩怨情仇,诗人提出了一种超脱的态度——不妨让它们如同日夜交替一样自然地消散。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释放,也是对宇宙法则的深刻理解与顺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情感的独到见解,以及在纷扰世界中寻求内心平静与和谐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