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二三大士为时出,目睹狂澜心不忍全文

二三大士为时出,目睹狂澜心不忍

出处:《石笋桥
宋 · 王十朋
刺桐为城石为笋,万壑西来流不尽。
黄龙窟宅占上游,呼吸风涛势湍紧。
怒潮拍岸鸣霹雳,淫潦滔天没畦畛。
行人欲渡无翼飞,鱼腹蛟涎吁可闵。
二三大士为时出,目睹狂澜心不忍
小试闲居济川手,远水孤舟寇忠悯。
亦有山僧愿力深,解使邦人指仓囷。
五丁挽石投浩渺,万指硺山登嶾嶙。
辛勤填海效精卫,突兀横空飞海蜃。
趾牢千尺鲛人室,护以两旁狮子楯。
南通百粤比三吴,檐负舆肩走騋牝。
论功不减商舟楫,遗利宜书汉平准。
莫将风月比扬州,二十四桥真蠢蠢。
我时出郊春雨后,鹭点沙汀飏鹰隼。
江亭矫首独遐观,有客南来杯共引。
欲咏河梁拟苏李,颇类鉴湖逢元稹。
江山不逢贤太守,袖手沉吟觉才窘。
况无铁笔拟端明,徒使时人笑蚯蚓。
绣衣屡约吾来游,未遂堪嗟德星陨。
乡来尝以记属我,固避牢辞惭不敏。
传闻江欲飞栋初,异论纷纷互矛盾。
世无刚者桥岂成,名与万安同不泯。

鉴赏

《石笋桥》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了石笋桥的壮丽景象和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石笋桥的雄伟气势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首句“刺桐为城石为笋”,以刺桐树作为城墙的象征,石笋则代表了桥的主体结构,形象地描绘了石笋桥的壮观景象。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万壑西来流不尽”、“黄龙窟宅占上游”等描述,展现了石笋桥所在环境的险峻与壮美。

“怒潮拍岸鸣霹雳,淫潦滔天没畦畛”两句,生动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的场景,凸显了石笋桥在洪水面前的坚固与不可动摇。接着,“行人欲渡无翼飞,鱼腹蛟涎吁可闵”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石笋桥对于过往行人的巨大帮助,以及它在紧急时刻的救援作用。

“二三大士为时出,目睹狂澜心不忍”两句,赞美了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对人民的关怀与保护。接下来,“小试闲居济川手,远水孤舟寇忠悯”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这些英雄人物在危难时刻的英勇行为,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

“亦有山僧愿力深,解使邦人指仓囷”两句,提到僧人也参与了石笋桥的建设,体现了宗教力量在社会公共事业中的积极作用。接下来,“五丁挽石投浩渺,万指硺山登嶾嶙”两句,通过神话传说,进一步增强了石笋桥的神秘色彩和传奇性。

“辛勤填海效精卫,突兀横空飞海蜃”两句,以精卫填海的典故,赞扬了石笋桥建设者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精神。接下来,“趾牢千尺鲛人室,护以两旁狮子楯”两句,描绘了石笋桥的建筑细节,展现了其设计的巧妙与艺术价值。

“南通百粤比三吴,檐负舆肩走騋牝”两句,通过地理方位和交通功能的描述,展现了石笋桥在连接不同地区、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论功不减商舟楫,遗利宜书汉平准”两句,总结了石笋桥在历史上所做出的贡献,将其与古代的水利工程相提并论,强调了其深远的影响。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石笋桥的壮丽景象,还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对社会进步的期待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